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最后一次演讲 同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最后一次演讲 同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15:38: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课
最后一次讲演
一句话目标
了解“最后一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一、课前一赛
熟读课文、了解常识、感知内容、识记生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卑劣(
)
离间(
)
蛮横(
)
赋予(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1)卑劣:卑鄙恶劣。
(2)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3)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4)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3.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
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背景介绍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土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5.文体知识
什么叫讲演词?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二、独立自主学习
再读全文,分析结构、理清内容和观点,体悟语言与特点。
流程一:激情诵读
还原演讲
6.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讲演者的感情,注意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7.讲演指导:情感上,对敌人和特务们的愤怒,对李先生的痛心与惋惜,更有赞颂与褒奖:语速上根据感情的变化来决定。
8.教师或学生就某一段进行讲演。
流程二:整体感知
理清内容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流程三: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作者从几个方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又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1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流程四:精读课文
探究特点
通读全文,这篇演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训练表达。
15.合作探究;对学+交流明确上面流程一、二、三、四的内容。
16.展示引导:读悟+展示
展示一:激情诵读
还原讲演
展示二:整体感知
理清内容
展示二: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展示三:精读课文
探究特点
四、巩固提升学习
活动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
爱因斯坦
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以决定谁该不该被赶走。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得到天使爱而留下来的人吧。
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的、相当怪僻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
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惟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的人,我常常听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视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把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是说为了科学而进行脑力劳动。
B.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是为了批判和否定投身科学的消极动机。
C.作者将应该逐出神殿的和留在神殿的人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力量所在。
D.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图像并从而征服经验的世界。
E.普朗克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积极探索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F.作者歌颂普朗克是为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动机来从事科学探索。
18.文中提到的三类科学家分别是: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处,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消极动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动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将“被驱逐的那两种人”和“留下来的人”作对比,其目的是什么?
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的指的什么?
活动二:推荐课外阅读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莱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活动三:讲演节目推荐观看一一《超级演说家》
最后一次讲演
1-16略
17.AB?
18.①科学能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的人;②为了纯粹功利目的的人;③做工作的动力来自激情的人。?
19.过渡。避粗俗和沉闷,摆脱欲望的桎梏;试图以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创建的世界体系来代替并征服经验世界。?
20.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力量所在。?
21.惟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是现象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