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15: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一句话目标
感知内容(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生动准确的预言)
一、课前一赛
熟读课文、了解常识、感知内容、识记生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萌发(méng)
翩然(piān)
孕育(yún)
消声匿迹(mì)
B.簌簌(sù)
农彦(yàn)
种子(zhǒng)
草长莺飞(yīn)
C.耕种(
zhóng)
连翘(qiào)
落枕(lào)
衰草联天(shāi)
D.翘尾巴(qià0)
惹事(rě)
载途(zài)
周而复始(fù)
2.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著有《竺可桢文集》。
B.销声匿迹的本来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课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C.本文是一篇科普性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晰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D.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遥远。
二、独立自主学习
再读全文,分析内容、理清结构。
【知识链接】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米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对说明文的阅读、写作完成得更好。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③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⑤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A.①④②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⑤③④
D.④⑤①②③
4.听课文录音,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课文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物候的几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训练表达。
8.合作探究:对学+交流明确上面一、二内容
9.展示引导:读悟+展示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巩固提升学习
选读段落,体味语言。
10.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2)形容生机物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3)一次次又一次的循环。(

(4)动作轻快的样子。(

11.精读7-10段,回答问题。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D;
2、C;
3.B;
4.说明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5.第一部分(1
~3):引出并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
~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
~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6.逻辑顺序。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7.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8.略。
9.(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作用:把大自然人格化,这一说法巧妙、形象,能吸引读者;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就是物候学;
(3)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10.(1)风雪载途;(2)草长莺飞;(3)周而复始;(4)翩然;
11.(1)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可)
(2)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
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