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第1课时)
医药常识
一、设计思路
对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从一则用药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实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关注安全用药常识,并让学生感受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必需从看懂药品说明书开始,通过“怎样看懂药品说明书”的小组活动,学生阅读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常用药的药品说明书,从中归纳安全用药的注意点,并在小组中讨论有关安全用药中特别要关注的问题,如: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干吞药物、贮藏药物的方法、过期药物的处理等等,逐步树立起安全用药的意识。
在及时处理紧急伤病或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时,家庭药箱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和医用器具的情况,为自家的药箱写一份需要购买的药物清单,并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家庭药箱中的一些常备药物;最后为爷爷、奶奶配置一个旅行小药箱,将所学的安全用药常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及重要性。
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初步学会配置家庭药箱。
2.过程与方法
收集家庭常用药的药品说明书,归纳安全用药的注意点。
分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能配置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初步具有安全用药的意识。
养成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和正确处理过期药品的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常用药的药品说明书上的安全用药注意点。
难点: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配置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
四、教学准备
课前一天布置每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两种常用药的药品说明书;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和医用器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查找一则新闻(如:经常使用皮炎平或经常使用抗生素产生的抗药性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的?那么如何科学、安全地用药呢?首先要了解一些医药常识。
感悟:药物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药物使用不当,则危害身体健康。
引出课题。感悟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安全用药常识
问题:1.什么是安全用药?2.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别用一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简称OTC的图片示例)强调:无论是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以确保用药安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后回答。
能从阅读内容中获取信息。
怎样看药品说明书
指导学生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信息。问题讨论:1.你怎么知道药品有没有过期?为什么不能服用过期药品?你是如何处理过期药品的?2.自行增减服药剂量有什么害处?3.你有干吞药物的习惯吗?干吞药物有什么害处?4.你能从本小组同学带来的药品说明书中总结出一些药物的基本贮藏方法吗?
学生4人一组,阅读小组同学带来的3-4个常用药的药品说明书或标签。(1).列表归纳药品说明书或标签中安全用药的注意点(如:药品的名称、成分、用法用量、有效期、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2)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
能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并具有安全用药的意识。
配置家庭药箱
关注健康,首先应从家庭做起,当生病时,应该经过医生的诊断配药治疗,如家离医院较远,最好在家里配备一个家庭药箱。检查一周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和医用器具的情况。交流问题:1.你家的药箱中有哪些药物?这些药物能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吗?如不能,还需添置什么药物?有没有家庭某成员需要的特殊药物?2.你家的药箱中有医用器具吗?还缺什么器具?
依据自己家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药箱的实际配置情况与同学交流,并同时参考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后,对自家的药箱进行重新配置,写一份配置家庭药箱的药物清单,并写明这样配置的理由,回家后,交给家长实施。
认识家庭药箱药箱的必要性,进一步感悟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拓展应用
配置旅行小药箱爷爷、奶奶要去厦门旅行,请你为他们准备一份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交流。准备时,考虑以下问题:1.老人必需特别带在身边的特殊药物。2.防治腹泻、感冒、发烧及轻微外伤等药品。3.了解一下厦门的环境条件,如:饮食居住、卫生条件等,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准备要带的药物。
学会将用药常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PAGE
1第3章
第3节(第2课时)
实验与实践
模拟现场心肺复苏
一、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溺水、中暑、煤气中毒、触电等,在等待医务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时,目击者往往因不懂紧急救护的方法,而错失了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因此在重视生命教育的今天,教会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紧急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一个个意外死亡事故引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体会在事故现场实施紧急救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练习,体验现场心肺复苏的过程。通过个人练习,学会判断伤员的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方法;通过小组互评和个人互评,感受关心他人、救助他人的荣誉感;并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判断伤员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
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方法。
了解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获得判断伤员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练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认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方法在紧急救护中的意义。
体会生命的脆弱,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的练习。
难点:现场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四、教学准备
准备两个心肺复苏模拟人。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悲剧是这样发生的?(导入一些意外伤亡事件,如溺水、中暑、煤气中毒、触电等危急情况,因没能及时救助而导致死亡)
懂得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利用事例的冲击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急救的意义
(出示一张“抢救时间与存活率的关系”的表格,)强调现场急救的意义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先救命,后治伤;先近后远;先重后轻;先抢后救。)
理解人在心博骤停后实施急救的重要性。
体会生命的脆弱,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步骤
教师一边演示心肺复苏的步骤(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一边讲清其中的原理。如: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每次进气量的多少、人工呼吸次数等等。同时强调急救时的细节处理。如:畅通呼吸道、吹气时要捏住鼻孔、进气量的把握、胸外按压的部位和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等等。
观察老师的演示,体会心肺复苏的过程:(1)轻拍高喊,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并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求前来帮助。(2)迅速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判断呼吸、心跳是否存在。(3)仰头举颏(下巴),清除口中异物。(4)若无呼吸、有心跳,则实施人工呼吸(注意要捏鼻推颏,吹气强度以吹气后患者胸廓有起伏为宜)。若有呼吸、无心跳,则实施胸外按压。若既无呼吸又无心跳,则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现场心肺复苏的练习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轮流练习现场心肺复苏的过程,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教育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应坚持救护,不要轻易放弃,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被确诊为已经死亡为止。
轮流、认真练习,掌握进行人体心肺复苏的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选出4名代表参加小组竞赛并评出在现场急救中的“最佳小组”和“优秀救护队员”。)小组代表竞赛,小组互评、同学互评,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救护队员”。
具有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体现生命的重要和宝贵。感受关心他人、救助他人的荣誉感。
小结
同学们能总结一下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吗?你认为其关键步骤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
进一步体会心肺复苏的过程。第3章
第3节(第5课时)
祖国医学
1、
设计思路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让学生学点中医中药知识,明白祖国医学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平台,本节课的教学正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教师依据教材中提供的两则有关中医中药的新闻,让学生感悟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了解中医中药的兴趣;通过教师制作的网页型课件“祖国医学”和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发展史、中医药常识、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中医药故事、中医药人物及贡献等;最后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对收集的“祖国医学中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展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交流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体会到中医中药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
了解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
初步学会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有关资料。
2.过程与方法
收集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资料并进行整合和交流,从中感受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生命科学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
难点: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并整理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资料。
四、教学准备
1.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包括Internet及朗超教学控制系统(视各学校计算机专用机房的系统而定)。
2.教师课前查阅资料,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型课件“祖国医学“,课件中设置:学习目标,中医药常识、中医药发展史、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中医药故事、中医药人物及贡献、在线问答等栏目;并在其中设置超级链接,连接到相关的中医药网站,如:www.pharmnet.com.cn/tcm/
中国中药网,以方便学生查阅。
3.初中学生虽然初步具有电脑操作的基础,但熟练程度还不够,尤其是对于少数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对材料的复制和粘贴,网络交流的手段和技巧,以及Powerpoint的制作等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你能区分家庭药箱中的中药和西药吗?你是如何区分的?你对中医中药感兴趣吗?
思考老师的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医学的兴趣。
中医中药的发展史
利用图片,介绍祖国中医中药发展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则新闻“中医药信息库今面世”和“尝遍百草终寻根”。思考:读了这两则新闻后,你有何感想?你对我国的中医中药有多少了解呢?
认识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的作用。仔细阅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感悟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了解常见中草药及治疗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提出一系列利用网络搜索,查找资料能解决的问题。1.你知道哪些常见的中草药?查一查它的治疗方法?2.常吃的粮食、蔬菜、水果中哪些可以作为中药?3.民间的中药疗法和偏方,你听说过吗?试举一例。
4.冬令进补中草药,是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在线交流”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明确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浏览相关的网页,查询有关的资料。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讨论或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经筛选后放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
初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生命科学信息的方法。
了解中医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成就
在祖国医学的历史中,曾经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名医,他们在临床医疗及理论上有所建树,有些以经典巨著嘉惠后世,以高尚医德被人们所称颂。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并整理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资料。
通过老师提供的网站,或自己搜索到的有关中医药网站,查找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突出成就的资料,填写活动报告中的表格,同时将筛选后的资料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备用。
初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
资料的整合和展示
指导学生将所查的资料进行整合,部分作交流,并对学生展示阶段性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6位学生一组,将小组学生的信息整合,其方式可以是:(1)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网页(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演示文稿的制作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技能。)(2)以电子小报的形式展示:可以将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做成资料卡或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自己设计,作成电子小报,供同学们浏览。(3)若条件许可,将电子小报打成纸质稿件,在班级办一期专栏,供同学们课余阅览。
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PAGE
1第三章
第三节(第4课时)模拟伤口处理和包扎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知识。本课题主要突出生命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卫生室老师密切联系,先对班级卫生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然后在课堂上由卫生员担任急救教练,开展学生互助实践活动,提高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做到人人练习、人人学会用绷带简单处理和包扎伤口的方法。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首先教师利用PPT展示同学学生们平时在学校或家里进行活动时意外受伤的场景,通过问题(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受伤以后怎么办呢?)引入课题;其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要对伤口进行处理?”,随后主要由教师讲解针对不同的伤口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分辨和处理不同伤口的方法;在介绍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时,顺势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实践活动——伤口的处理和包扎。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用清晰的图片,、规范的示范、讲解后再分组活动,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和培训好的卫生员要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最后,教师组织小竞赛,对优胜者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初步掌握处理日常小伤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人一组模拟伤口处理和包扎,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和进行活动中意外受伤时能沉着应对,会作正确的处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处理和包扎伤口的方法。
难点:模拟伤口处理和包扎。
四、教学准备
电脑、自制课件、红汞、消毒纱布、绷带、胶布条。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模拟学生们平时在学校或家里进行活动时意外受伤的场景。提问: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受伤以后怎么办呢?
展开讨论:到学校卫生室擦药、包扎;爸爸妈妈给我进行伤口处理;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等等。
教师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学生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自己或伙伴受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
为什么要对伤口进行处理?
1.以问题“为什么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2.以讲述法为主,说明不同的伤口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尽量讲清原理。3.通过介绍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时,顺势引入这节课的重点活动---包扎。
1.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结果,知道: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初步学会分辨不同的伤口,认识基本的处理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白求恩大夫因伤口感染导致死亡的例子。一方面加强同学对妥善处理伤口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在对同学进行无形的生命教育。
学生活动:学习用绷带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包扎
1.教师介绍包扎材料、包扎要求、包扎方法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包扎要领:
绷带卷朝外的一面接触消毒纱布,便于绕圈时展开;
绷带头先用手指后用绷带压紧,以免滑动;
缠绕时要带紧,一圈压一圈,最后用胶布条粘好绷带末梢或者打结绷紧。
1.分成2人一组,练习用绷带进行环形包扎法。每个同学都要亲自动手,按步骤完成包扎过程。2.班级卫生员协助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展示包扎结果,大家评议,哪组最好?
演示PPT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也可采用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急救包扎的简便方法,在发生意外受伤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学会的方法对伤口进行及时的包扎,然后到医院去就医。这样,可以避免伤口受污染,提高医治效果。回家后,我们还要练一练,达到熟练掌握的要求。
由学生发言,说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什么。
PAGE
1第三章
第三节(第3课时)医疗技术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该主题中属于一般了解知识。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一些现代医疗技术,例如: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激光治疗手术,基因芯片等;以及科学技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在显微外科等医疗技术领域在世界上处于前沿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旨在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医疗技术的影响,建议将P3:你知道吗?(现代科学技术是怎样帮助人类认识自身的)和P94:你知道吗?(明天的外科医生怎样做手术)都整合进来,列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医疗发展之线,让学生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并通过补充讲述X射线危害人体健康、回顾基因技术的负面作用等,使同学们初步学会全面看待技术进步的意义,认识到医疗技术进步的两重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比较中,提高归纳能力,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全面看待技术进步的意义,认识到医疗技术进步的两重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全面看待技术进步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电脑、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课件的播放,展现古人看病和今人看病的情景。小结: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方法。
在表演中,比较过去、现在看病方式的不同。体会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说明现在一般人都是看西医。也可提提现代的中医也要用上一些现代技术。但不需过度强调。
诊断医疗技术的发展之路
1、组织同学阅读P3:你知道吗?(现代科学技术是怎样帮助人类认识自身的)、P94:你知道吗?(明天的外科医生怎样做手术)和P105本课内容。2、展示PPT资料,列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医疗发展之线。并通过介绍吴孟超、断肢再植手术等事例不着痕迹地进行民族精神的渗透。
阅读课文,尝试列出医疗技术发展的历史性事件。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利用PPT展示大量的图片和信息。
医疗技术进步的两重性
补充介绍X射线对人体的健康的危害。引导回顾基因技术可能导致的负面作用,阐明对待基因技术的态度:基因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其进步。加快立法,充分利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但要防止其被滥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X光片,CT等诊断仪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讨论基因技术的两重性。
引导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小结
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布置活动:查找科学技术进步对医疗事业影响的资料。
也可请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未来我们怎么看病。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