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 第4章第1节 植物 教案(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 第4章第1节 植物 教案(6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21 13:54:11

文档简介

第4章
第1节
植物(第2课时)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一、设计思路
通过前节课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学习,学生知晓了植物有其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教师以蕨或肾蕨作为蕨类植物的代表,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课前识别校园、居住小区内植物的调查活动,锻炼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比较,使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明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识别常见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蕨的标本、肾蕨,以及校园、居住小区内植物的识别与观察,锻炼观察与识别能力。
2.通过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比较,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了解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3.通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比较,初步建立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蕨的形态结构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难点:
1.蕨的形态结构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准备
1.蕨的标本或肾蕨的实物、松球果的标本、西红柿果实。
2.课前调查,学生小组为单位,识别校园、居住小区内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
3.课前,学生收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的资料。(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或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提问: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与生殖方式
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演示蕨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学生是否能说出植物的名称和其生活的环境。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蕨的标本,归纳。提出问题:蕨植株是什么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蕨植株的高度,并做记录,想一想,它与葫芦藓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有无叶脉?出示卷柏、鹿角蕨、满江红等其它蕨类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蕨类植物的一般特性。指导学生观察蕨的背面孢子囊的结构,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思考它的生殖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学生思考回答:蕨,生活于阴湿的陆地。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蕨的标本,思考讨论。蕨植株是绿色。植株比葫芦藓高大。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叶脉。植株比较高大。学生观察蕨的图片,讨论、归纳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学生观察叶的背面有孢子囊,明确蕨类植物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对蕨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赏植物肾蕨,然后指出它们是属于同一类植物。PPT展示卷柏、鹿角蕨、满江红等其它蕨类的图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的生活习性种子植物的形态特点种子植物的生殖方式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居住小区内常见的植物名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列举的植物名称(30种左右)。指出大多为较高大的种子植物,是陆生植物。出示松球果的标本、西红柿果实,让学生区分这两类果实的区别。指出: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裸露的还是被果皮包被的,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指导学生将上述30种左右的种子植物进行归类。提问:在种子植物中,大多为绿色开花的被子植物,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原因。让学生归纳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学生讨论种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调查结果。学生比较、讨论。指出:松球果的种子是裸露的,西红柿的种子是由果皮包被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类,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有了真正的花,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种子繁殖,有维管束结构,各种各样的形态,对不同类型的陆地环境高度适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学生归纳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结构复杂而完善,分布广泛,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生殖方式是种子繁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在识别校园、居住小区内植物的调查活动之前,老师要做好爱护植被的教育工作,避免学生出现破坏绿化的行为。PPT展示上海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帮助学生思考归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小结
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比较、归纳。
列表比较。建立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
附加:
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特征
生殖方式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很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PAGE
2第4章
第1节
植物(第5课时)
花的结构与植物的繁殖
一、设计思路
从学科的整体性出发,用一条主线贯穿整堂课,即以植物的有性繁殖为核心,将本节课的十几个零散的概念自然的串联起来,将质疑、推理、分析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及后期的发育都是围绕有性生殖进行的,每一步的生理变化都有作用,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保证了各种生理功能的实现。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开花、传粉、受精的整个过程,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实验材料准备要得当。考虑到上海的气候变化,讲授这一内容时许多花都没开,代表性的花——桃花,连花苞都没有,需要提前两周培育油菜花。在上海,只要找到油菜花的菜苋,就可培育出油菜花。经过两周的培养,油菜花培养成功,通过纵切其子房,可以找到胚珠,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油菜花的各部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明确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雌雄异株、花序、虫媒花、风媒花的概念及种类;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和观察油菜花,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统一的辩证观点;通过观察花的图片和录像,感悟生命之美,体验生物多样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受精、果实的形成。
难点: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油菜花每人一朵,镊子两人一把,放大镜两人一把,刀片两人一把,上课前分发。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播放PPT:一组花的图片、一段视频《开花》。自然界花的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最基本的结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照理应用桃花来研究,但现在桃花还没有开,所以今天我们就以十字花科的油菜花为例,来认识和学习花的结构。
观看大屏幕。
进入学习状态。
花的结构
观察手中的这朵黄色的小花——油菜花,观察它的外形,请同学用放大镜帮助,注意观察的顺序是下→上,外→内,大→小。借助视展台放大花。问:你能看到什么?花瓣合称花冠,花冠和花萼合成花被,保护花蕊,花蕊中有雄蕊、雌蕊。问:用手指触摸花蕊,手上有何感觉?问:中间绿色的是什么?播放PPT:总结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播放PPT:花的各部分结构。雄蕊的花药里有精子,雌蕊的下面膨大部分是子房视展台展示纵切的油菜花的子房,展示里面一粒粒绿色的结构叫胚珠。
借助放大镜观察油菜花。回答:可看到花柄、花托、花萼、花瓣、花蕊。回答:滑,且有黄色花粉粘上。回答:是雌蕊。观察胚珠。
教会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次序。加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油菜花子房很小,学生可能切不好,所以教师要展示。
花的种类
在我们对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油菜花,在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叫两性花PPT:黄瓜的花。PPT:开花的黄瓜的植株PPT:开花的杨、柳PPT:各种花序。
认识双性花。认识单性花及雌花、雄花认识雌雄同株认识雌雄异株认识常见的花序。
通过具体的花的形象,认识双性花、单性花等、雌雄同株、雌雄异株、花序等。
开花、传粉
问:精子在花的什么部位?问:卵细胞在哪里?总结:一朵花中的主要部分——花蕊从结构上分析,有雄蕊、雌蕊,两性花、单性花,雌雄同株、雌雄异株,以反映出植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问: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怎样进行的呢?问:这个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PPT:开花的解剖图开花后,雄蕊和雌蕊还是分开的(两性花是分开的,单性花更是分开,离得很远)问:要使精子有机会与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完成植物的有性繁殖,还需要什么?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问:传粉是如何进行的呢?PPT:风媒花、虫媒花PPT:胚珠的结构PPT:受精的过程。
回答:雄蕊的花药里回答:雌蕊的膨大部分子房的胚珠内。回答: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回答:传粉。回答:被风吹——风媒花;通过蜜蜂、蝴蝶:虫媒花。观察风媒花、虫媒花的结构特点。观察。观察。
在了解结构的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PPT:受精后,花的各部分都发生变化PPT:各种不同的果实。
观察。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总结:①学习了花的结构。②被子植物的繁殖:双受精——适应环境能力强。③多数植物子房发育成果实。④认识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巩固练习
PPT:果树在开花季节如遇到连阴雨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PPT:春天,杨树、柳树上长着许多毛毛虫样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回答:风媒花,下雨天花粉湿,飘不起来;虫媒花,下雨天虫子不活动,传粉不能顺利完成。回答:花序。
PAGE
1第4章
第1节
植物
(第1课时)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一、设计思路
学生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比较生疏,课堂上,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实物、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水绵和葫芦藓分别作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代表,通过实验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同时,锻炼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和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技能。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两类植物之间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通过学习葫芦藓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特点,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是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类型,为后一节学习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作了铺垫,并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识别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绵的观察实验,熟练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锻炼观察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1.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1.在鱼缸中的水绵,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新鲜的葫芦藓。(水绵与葫芦藓由学生课前采集,课堂上2—4人为一组)
2.藻类植物的标本(海带、紫菜、石莼、裙带菜、石花菜等);苔藓植物的标本(地钱);衣藻的挂图。
3.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的资料。(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或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展示我国各种珍稀植物,带领学生进入纷繁复杂的植物世界。植物种类繁多,大部分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为自养类型。
学生观赏,激发学习的兴趣。
PPT课件演示各类珍稀植物的图片:银杉、珙桐、雪莲等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演示鱼缸中的水绵,出示藻类植物的标本。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生活环境。
指导学生观察水绵的形态结构。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让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出示藻类植物的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出示衣藻的挂图,让学生了解单细胞藻类的结构。分组提供学生藻类植物的标本。(提问:海带、紫菜等藻类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海带上的孢子囊,说明其可以产生成熟的孢子,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组织学生讨论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学生比较这些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了解到藻类植物有两大类:有淡水藻类和海藻。2人为1组,观察水绵。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水绵细胞。观察、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形状;颜色;叶绿体什么形状,其在细胞中如何排列;单细胞还是多细胞;营养方式等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提示和指导,观察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并思考问题,归纳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含叶绿素,自养,水生,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苔藓植物的形态特点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出示新鲜的葫芦藓,让采集的学生介绍一下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指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1.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2.葫芦藓的茎与叶、假根有什么特点?3、从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来说明它为何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出示其他苔藓植物的标本,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苔藓植物的一般特性。
出示葫芦藓生殖过程的挂图,讲授其生殖过程。并提问:葫芦藓生殖过程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学生介绍葫芦藓的生活习性: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思考讨论问题。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其它苔藓植物的标本,归纳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植株矮小,没有维管束,不具有真正的根,水生到陆地的过度类型,学生学习葫芦藓生殖过程,其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明确了它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这也就决定葫芦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帮助学生理解葫芦藓的生殖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小结
比较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比较、归纳。
列表比较。
PAGE
3第4章
第1节
植物(第3课时)
植物的叶
一、设计思路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植物叶的着生方式与光照密不可分。这节课的关键在于揭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植物的叶的宏观结构为下一课时的微观结构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区分单叶和复叶。
3.
能判别植物叶的叶柄、叶片和托叶。
4.
能描述植物叶的不同着生方式并加以分析。
5.
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分析蒸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形态结构,分析和讨论叶各部分的功能,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制作简单的叶的标本,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命的角度去欣赏植物,体会植物的精美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植物叶各部分的形态作用的意义,树立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
让学生自行准备一片被子植物叶与生长此叶的一段茎(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带有叶片)。
2.
教师准备叶和茎若干。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1.
述:我们认识了很多不同植物,其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高等的是被子植物,今天我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被子植物。2.
教师展示一株完整的被子植物并提问:一株完整的植物应该具有哪些结构?3.
教师作相应的提示或补充,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进入主题描述植物的主要器官。
植物的选择应为被被子植物,用多媒体展示该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作为补充。
植物叶的结构(1)完全叶(2)不完全叶
1.
请同学观察自己带来的叶,老师找出其中两位同学的叶展示、提问:请问他们带来的叶是一片完整的叶吗?2.
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完全叶:叶片、托叶、叶柄不完全叶。3.
请一到两位同学上台展示和描述自己采集的叶片是否属于完全叶,并指出叶片、托叶、叶柄。
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观察自己的叶找出叶片、托叶、叶柄。
在学生采集叶时常常会落掉托叶或是不完整的叶,教师将错就错加以强化新知识。
(3)单叶(4)复叶
1.
教师展示不同叶的实物,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各种叶有什么不同?2.
请同学自己阅读书P8回答老师的问题。3.
多媒体展示: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再次强调复叶的叶片同出于一个叶柄。4.
请同学观察自己采集的叶同座之间互相描述,教师请出一组展示。
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能通过自学准确地说出:单叶、复叶。相互描述。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植物的叶。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植物叶的着生方式
请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观察和比较自己、同学的一段植物的茎,叶的着生方式有什么不同。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教师展示实物并讲解:互生、对生、轮生。
观察、比较、讨论。能通过观察发现叶的着生方式的差异。
植物叶的功能
提问:为什么植物的叶有不同的着生方式,这样的着生方式有什么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植物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并简单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的叶绿素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提问:植物不能行走无法躲避阳光,在烈日下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不被阳光灼伤?(让学生大胆猜测)教师引导:人会流汗来降低温度,植物呢?请同学分小组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教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结果。(植物枝条背保鲜袋包好扎紧数小时)述: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如此之大的水分消耗量还有什么作用呢?仅仅是散热吗?教师引导并讲解蒸腾作用形成巨大的拉力使水分和无机盐能吸收上升。
同学思考并能联系到植物叶片与光的关系。回忆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植物叶的着生方式有利于植物更好的接触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思考。学生描述看到的显现并加以解释。蒸腾作用。
在初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就已经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在这里学生能够很快回忆,但是蒸腾作用却较难想到。蒸腾作用与叶表面的结构息息相关,这里所用的“笔墨”为下节课内容埋下伏笔。
小结
请同学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
作业
请同学将采集来的叶和茎做成简单标本,标出:单叶/复叶/复叶类型、完全叶/不完全叶/叶片、托叶、叶柄、叶的着生方式。
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PAGE
1第4章
第1节
植物(第6课时)
身边的植物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类群和被子植物的叶,花,果的形态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认识形态多样的植物。通过仔细观察,辨认不同植物的特征,初步形成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为学习第4节《生物的分类》作好铺垫。
初二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于身边的植物不曾留意,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对于能认识这些植物很有兴趣。如果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学生记忆并不深刻,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观察和描述为主,教师介绍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各器官特征,通过自己的记忆方式识记。教师的介绍尽量简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观察和思索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植物图片,实物的介绍,认识到植物界的多姿多彩,初步建立分类学的概念。
2.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每人能认识3—4种上海地区常见的植物。培养仔细,严谨的科学素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图片资料介绍并认识上海地区的常见植物。
难点:通过观察辨认一些植物的枝,叶,花的形态特征,认识这些植物。
四、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
课前一周准备介绍一种花卉(图片或者植株)的名称,养护方法,观赏特点。
教师:准备十种植物:雪松的枝;广玉兰的幼枝,叶;垂柳的小枝,花,叶;梅花的枝叶,花;桃花的叶,花;黄杨的枝叶;桂花的小枝叶;夹竹桃的叶形;樟树的枝叶;红叶李的枝叶,花。
十种常见植物的图片,PPT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出示万年青,紫藤,香樟的图片和实物。
观察三株植物的植株形态。
选择的三株植物中一株是乔木,一株是草本,一株是藤本植物而且有行道树,公园常见树和观赏性植物。
植物的形态特征
过渡: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提问: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提问:观察图片,说出这三种植物属于哪种植物?
阅读P15—16,了解植物的三种形态特征。香樟是木本乔木,万年青是草本植物,紫藤是藤本植物。
通过三株植物使学生理解三种植物形态,比较直观。
认识上海地区常见的植物
过渡:众多的植物除了在形态上区分它们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观察它们根,枝,叶、花、果等的形态来辨认。这些是在小区和道路两旁常见一些植物,我们来认识它们。用PPT播放植物图片。棕榈:小乔木,叶片聚生于枝顶,叶片圆扇型,有狭长皱褶,掌状分裂。广玉兰:乔木,幼枝密生绒毛,叶厚,革质,背面有锈色短绒毛,花白色。一串红:草本,花卉唇形,花期长,从夏末到深秋,开花不断,且不易凋谢。山茶:灌木,花近于无柄。珊瑚树:大灌木,树皮灰褐色,枝上有小瘤状凸起的皮孔。叶
对生,革质,边缘有波状粗锯齿。爬山虎:攀援藤本,茎卷须短,多水分枝,顶端有吸盘。枝条的叶通常3裂。悬铃木:乔木,树皮灰绿色,不规则的叶状剥落,剥落后成粉绿色,球形果序通常2个一串。合欢:乔木,羽状复叶,头状花序,花淡红色。大叶黄杨:小乔木,常栽成灌木状,小枝4棱,叶对生。枇杷树:乔木,小枝密生锈色绒毛。叶革质,长倒卵形,背面和叶柄密生绣色绒毛。
仔细听讲和观察,并记录。
PPT中有十种植物的图片和形态介绍。通过教师介绍十种常见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各种形态特征来辨认它们。
观察常见的园林木本植物
请大家仔细观察植物,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每2位同学一组,观察植物的花,叶,茎,果的形态。
我选择的这些植物,大多在春季开花的,学生能观察花,叶,枝的形态。通过实践仔细观察植物。
行道树的特点
过渡:香樟和夹竹桃是两种常见行道树,广泛的种植。提问:它们具有什么样特点,非常合适作为行道树呢?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设问:理想的行道树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再次仔细观察植物,发现香樟树有特殊气味,夹竹桃的叶片上有许多灰尘还能生长旺盛。讨论:理想的行道树应该具有的特点。
讨论控制时间,灵活安排。
认识更多的园艺植物
提问:同学们还认识哪些园艺植物呢?请介绍一下家里种植的或者花卉市场常见的园艺植物。
课前准备的图片或者植物,简介植物的名称,特点,养护方式等。
小结和作业
总结:植物的形态虽然各异,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就能了解某种植物的特征,从而辨认它们。这些特征也能作为植物的分类依据。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仔细观察几种家中食用的植物,试着从食用部位给它们分类。
记录作业。
附:活动报告
活动记录纸
小组成员:
1、观察的植物名称:
植物整体形态:
(乔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花的形态:
叶的形态:
茎的形态:
果的形态:
2、观察的植物名称:
植物整体形态:
(乔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花的形态:
叶的形态:
茎的形态:
果的形态:
3、介绍的植物名称:
4、养护方法:
5、观察其特点:
PAGE
1第4章
第1节
植物(第4课时)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一、设计思路
了解植物的微观结构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植物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本节课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自的实验操作和教师引导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植物叶片的主要部分:表皮、叶肉、叶脉。
2.说出气孔的结构和作用。
3.
能阐述叶片各主要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叶片的装片,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2.
通过设计证明叶脉作用的实验,初步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交流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体验叶的微观结构的精美和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每两位学生一台显微镜、镊子、小刀、新鲜的香樟叶和胡萝卜少许。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叶有哪些的功能呢?述:那么植物的叶片有哪些结构特点能适应这样的功能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新课。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回忆旧知识引入新课。
叶的主要部分:表皮、叶肉、叶脉
请同学观察手中的香樟叶片,可以动手进行自行操作,回答老师你都能看到些什么?
总结:叶片的主要部分有表皮、叶肉和叶脉。
学生能通过动手和观察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给出叶片各部分的名称。
(1)叶的表皮
1.
提问:叶表皮有些什么作用呢?2.
请同学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叶的表皮,教师指导实验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略)请学生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表皮细胞并指出“气孔”提问:这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呢?引导学生思考:叶的作用和气孔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片叶的上下表皮的显微结构,提问:气孔的数目有什么区别?
教师述:陆生植物绝大数叶的下表皮气孔多,上表皮气孔少;浮水植物的气孔一般分布在叶的上表皮,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很少,甚至为0;而对于叶是直立生长的植物来说,叶片两面的气孔一样多。这是植物对外界适应的一种现象。
思考、回答:保护作用。学生实验。描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气体进出叶的通道,也是水蒸气蒸腾的通道。思考、回答。
在实验操作前教师可演示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操作安全。引导学生思考。不能让学生以点盖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植物适应环境的多变。
(2)叶肉
1.
教师指导徒手切片的基本操作。2.
请同学描述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3.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叶肉细胞,并指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提问: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②叶肉细胞是什么颜色?为什么?③为什么叶片的正面比背面颜色较深?4.
请同学总结叶肉细胞的功能。
徒手切片操作并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描述。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充分展示植物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叶脉
1.
提问:叶脉有怎样的功能呢?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吸收的水分要通过叶片蒸腾,说明什么?3.
请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脉具有运输的功能?(如:将带叶的茎插入带色的水中)教师展示自己提前做好的实验结果肯定学生的猜测。4.
教师继续引导:叶肉细胞产生的有机物会停留在细胞中或是仅仅供叶片本身吗?5.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叶脉横截面和纵切面。指图说明:叶脉主要是由两种细胞构成的管道组成的。图中①是导管,导管是由一些中空、横壁消失的细胞连接成的长管,这些细胞是死细胞,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图中②是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学生应该很容易想到支持的作用。学生想到叶脉还有运输的作用。学生积极讨论。学生要想到叶脉还能够运输有机物。看图学习。
通过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结
请学生总结:1.
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2.叶片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特点?请学生整理好显微镜,放回原位。
1.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2.
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
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1.
气孔也是水分通过的通道。2.
叶脉帮助水分的运输。
总结,再次强调植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