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明朝的灭亡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0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政治危机)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表现:
(皇帝昏庸腐朽)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奸臣把持朝政)
张居正
海瑞
戚继光
明神宗万历
九龙九凤冠
金丝翼善冠
金丝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明武宗
明熹宗
宦官专权:
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大宦官
影响:
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表现: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并讲学其中。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主管
宦官
年号
庙号
司礼监
魏忠贤
天启
熹宗
司礼监
刘瑾
正德
武宗
锦衣卫
汪直
成化
宪宗
司礼监
王振
正统
英宗
宦官专权黑暗:
2.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互为因果关系
表现:
①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流离失所
0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起义原因/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起义口号:
“均田免赋”
国号:
建立时间:
1643年
大顺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
“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到崇祯十六年四月时,北京每天死人上万,以至于城门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估计在80万到100万。
流民图
起义军推翻明朝:
时间:
1644年
标志:
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起义军?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这些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
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
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0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时间:
1616年
建立者:
努尔哈赤
国号:
大金
1635年:
1636年: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改国号为清
后金建立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创立
“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在位18年(1643—1661年)
2.清军入关
2.清军入关
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
吴伟业《圆圆曲》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