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9 14:20:30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17课
赛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够乐于尝试、分工协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秒表、赛车比赛赛道、米尺、磁铁
学生准备:小车、钩码、线绳(带钩)、斜面、小贴纸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分钟)
教师播放赛车视频或图片,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并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影响因素
(38分钟)
1.介绍本课所需小车。
2.教师提问: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操作验证,记录在活动手册。
学生到台前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学生提出方法。
预设:吹、拉动、磁铁吸引、推……
总结:力能使小车运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出示图片(一个勾码悬挂在小车的一端)
教师提问:这种方式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思考并猜测。
观看演示实验,完成验证。
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小结:力可以影响小车运动的方向。
通过演示实验的具体步骤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影响小车运动的方向。
4.出示图片(小车一端挂3个勾码,一端挂1个勾码),
5.引出探究活动:当悬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一端1个,另一端分别悬挂3、4、5个)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有何不同?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领取材料并开始小组合作实验。
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力能够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
第二课时
三、开展小车比赛,学以致用(35分钟)
6.组织全班开展小车比赛。
(1)明确比赛方法。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2)介绍比赛规则、对战小组。学生练习并参与比赛。记录员同学将成绩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对赛小车进行体验,明确运动速度的比较方法。
四、拓展与小结(5分钟)
教师出示现代交通工具速度范围,鼓励学生在以后通过自己所学影响未来的生活。
落实本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共9张PPT)
第五单元
第15课《谁在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让小车沿轨道行进,每20秒停下来一次,记录小车此时所在的位置和离开的时间。
在一定的时间内,小车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了什么?
认识参照物的概念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参照物。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就处于运动状态;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它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谢谢
谁在动
t
日出
日落

太阳东升西落第五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16课
玩小球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物体常见运动形式的特点。
2.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物体常见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3.能对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比较,能够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科学探究:
1.能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
2.能收集、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研究结论,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与修正结论。
科学态度:
1.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实验来收集实验证据。
2.能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性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个乒乓球,直尺,白纸,彩笔。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
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达成教学目标要点)
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5分钟)
教师出示打乒乓球的图片
提问:你们经常打乒乓球吗?
生1:玩过,我打过乒乓球。
生2:我正在专门学习乒乓球。
师:打乒乓球时你注意到了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1:有时乒乓球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
生2:有的时候乒乓球是沿着一条弯弯的路线运动的。
生3:有时乒乓球是跳来跳去的。
生4:有的时候乒乓球是自己在旋转的。
……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乒乓球的运动形式确实有好多种,那么日常生活中,物体都有哪些运动形式呢?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学生在观察图片、回忆自己体验玩乒乓球等时刻的体验时,能够回想起乒乓球的运动形式。这个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形式的关注。
二、科学实践
(25分钟)
1.让乒乓球运动起来
教师给每组发一个乒乓球,想办法让乒乓球做不同的运动,并把这些运动形式画下来。比一比哪个组让乒乓球做出的运动形式最多。
学生观察乒乓球的各种运动形式,并记录它们的运动情况。
2.分析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各小组根据乒乓球所做的各种运动的图,开展交流和研讨,分析每种运动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然后通过比较找出这些运动形式的异同点。
师:运动方式有很多种,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远动,还有转动、振动等。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尽量让乒乓球做更多的运动形式,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记录时,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球,用带箭头的线表示运动的方向和轨迹。
分析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和方向,认真分析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各种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转动、振动,并说出这些运动形式的特点。
三、总结和评价
(10分钟)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出示教科书中的五幅不同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形式的知识判断图中的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形式。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在全班交流对各种物体运动所属的运动形式的判断及根据。
最后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他们随时随地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了解它们分别属于哪种运动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对物体运动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
学以致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在认识了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后,能够依此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属于哪种运动形式,也是对已学知识的迁移。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判断并说出理由,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实时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种运动形式。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共11张PPT)
第五单元
第16课《玩小球》
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呢?
体验活动:让乒乓球运动起来
请同学们想办法让乒乓球做不同的运动,并把这些运动形式画下来。
比一比哪个组让乒乓球做出
的运动形式最多。
分析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物体运动的形式——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的形式——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形式——上下振动
物体运动的形式——折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形式——旋转运动
本课总结
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谢谢
5
玩小球
<,Q
A第五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15课
谁在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能收集、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研究结论,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与修正结论。
科学态度:
1.乐于对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形式、运动的快慢等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2.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能根据实验证据作出结论。
3.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实验来收集实验证据。
4.能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性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能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秒表,转椅。
2.坐在运动的车内看窗外的视频、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视频。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
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达成教学目标要点)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
出示有人正在运动的图片
提问: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我们依据什么判断它们在运动呢?…….
二、科学实践
(25分钟)
1.观察、描述、判断小车的运动。
教师提供小车,学生观察:让小车沿着一定的轨道运动,并记录下不同时刻相对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位置)。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了吗?我们怎么知道小车在运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1:小车运动了,它在不同时刻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都不一样。
生2:小车运动了,它不在起点的位置了。
师:我们可以利用时间、距离和方向来描述物体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比如说,小车此刻距离起点已经有20厘米远,再过10秒它距离起点大概有30厘米远,我们说小车确实在运动。
2.利用相对运动引出参照物。
(1)了解相对运动现象。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从行驶的车内观察车外景物,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坐车时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在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是往后运动的,而实际上地面的景物是不动的,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认为车上的人是运动的。
生2:我认为车里的人是静止的。
师:到底谁在运动呢?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参照物的概念。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
(1)播放商场扶梯的图片,提出问题:分别选择扶梯里的人和扶梯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其他的人或物的运动,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生1
:如果将扶梯里的人作为参照物,和他同方向扶梯上的人都没动,扶梯外的物体在运动。
生2:如果将扶梯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扶梯上的人都在运动,扶梯外的物体没动。
师:当我们采用不同的参照物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看到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呢?
(2)在教室中让学生实际体验相对运动
学生坐在转椅上,慢速转动转椅。
提出问题:你在转动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看到事物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
生1:在转椅上,我选择坐在座位的李同学为参照物,我看到其他同学都和他一样在运动。
生2:在转椅上,我选择转椅的把手作为参照物,我看到把手和我一样,一直没有运动。
师:大家说得都对,当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物体的运动时,我们看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
1.学生对于运动状态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没有上升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描述。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科学上描述物体运动的常用方法,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依据。
2.利用相对运动引出参照物。
3.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认识物体的相对运动。
三、拓展与应用
(10分钟)
师:我们每天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在围绕我们地球在运动吗?
生1:对呀,太阳就是东升西落的呀!
生2: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也就是其实太阳没动,我们地球在绕着太阳旋转,但具体怎么转我说不清。
生3:我看过一本百科全书,说我们地球是在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今天学了相对运动后我好像明白了,以地球为参照物,我们观察到的就是太阳东升西落,但是要是以太阳为参照物,那就会反过来,地球在从西往东运动啊!
师:生3说得对,我们今天学习的相对运动,正好可以解释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关系。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我们选择地球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
结合坐转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共6张PPT)
第五单元
第17课《赛小车》
校园赛车王
学习任务:让小车动起来
学习指南:
1.说。小组内说一说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2.做。实施小组提出的方法。
3.记。记录员将成功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习任务——探究小车的运动
操作指南:
定(1人)。固定小车、标记位置。
挂(2人)。在桌子的两侧挂钩码。
放(1人)。让钩码顺利下垂,然后把手松开。
对比小车的运动,你能发现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