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对比,体会“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通过对比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
课件、称象图片、道具?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质疑导入?
1、谈话: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爱动脑筋的玲玲,还认识了乐观勇敢的外国小朋友露西,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小朋友。?板书“曹冲”,让我们和他打打招呼吧。?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曹”字。?
2、它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称象。?
3、课题质疑: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预设一:?曹冲是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曹冲。?
预设二:?曹冲为什么称象??
预设三:?曹冲怎么称象的??
预设四:?曹冲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相机板书。?
小结: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曹冲称象》这篇课文。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过渡:想要解答这些问题,还要把课文读好才行。?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3、读长句子,随文识字?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面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相机出示词语?
①“四根柱子”:强调“根”读前鼻音。?
②“议论”:强调“论”读前鼻音,通过偏旁识记生字,结合偏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重量”:“重”组词。?
(2)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为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指导长句子朗读。?
(3)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①相机区分“秤”和“称”。?利用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区分。?利用字源区分。
(4)指导书写“称、秤”两个生字。?①引导生观察“称”结构。?②师示范。?③生练习。?④生互评。?
⑤自己观察尝试书写“秤”。?
二、学习“为什么称象”?
1、过渡:刚才你们课文已经读得非常好了,那我们就一起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
2、提问:为什么要称象呢??引导学生找课本中的句子。?
预设一:?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这么高大的大象?(比喻句)?出示句子练习:雨后的彩虹美丽极了,像???????????????????????????。
?预设二:?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比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学生发现“到底”写出了人们的好奇心。?指导朗读。?
三、学习“怎么称象”?
(一)过渡:我们知道了称象的原因,到底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出示自读提示:自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想一想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1、生自读。
2、指名分享。?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4、相机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
1、指名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相机点名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有顺序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给下面内容排排序,再按照顺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出示课后二题)
?3、小组合作摆一摆?
(1)四人一小组利用道具摆一摆曹冲称象的过程?
出示合作要求:摆一摆曹冲称象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让过程更加清楚有条理。?
(2)小组派代表分享。?
(3)小组内补充,组外质疑,补充称象细节问题。
?四、学习“结果”?
1、过渡:曹冲最后称出来大象的重量了吗?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朗读。?
2、你佩服曹冲吗?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爱动脑筋、的曹冲,还学习了如何按照顺序把一件事情讲清楚。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