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二)
第1课时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认识20以内数的数序,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算的吗?
活动一: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数来记录物体的数量,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仔细观察牧羊人是怎样记录羊群数量的?(课件出示第74页情境图)
生: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
师:老师知道你们比牧羊人更聪明,所以把羊群请到了纸上,你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一数吗?
生:一个对着一个,用到了一一对应。
师:牧羊人养了多少只羊?
生:1、2、3……10,比10多1是11。
活动二:捆一捆,认一认
师:孩子们记录的真棒,我们再来看看牧羊人的记录结果,你能看出牧羊人摆了多少块石头吗?(出示课件)他觉得这样看起来太麻烦,所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你看懂了吗?(课件出示:11块小石头变成1块大石头和1块小石头)
师:孩子们肯定比牧羊人更聪明,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吗?同桌讨论想一想,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捆一捆。
师:我们的11根小棒变成了1捆和1根。
师:10根捆成了1捆,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
师:看来我们现代人比古代人更聪明!在数学上还有个朋友帮助我们计数,它是——计数器。
师:请你拿出你的计数器,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会观察,但是它是怎么计数的呢?
生自由说。
师小结: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相当于1根小棒,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相当于1捆小棒。
师:11用计数器该怎么拨、怎么说呢?
师: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根据这句话和这个动作,你能列一个算式吗?(10+1=11)
师:12用小棒怎么摆、怎么说,12用计数器怎么拨,怎么说呢?
师:我摆你拨,出示小棒,1个十,5个一,是15。
活动三:做一做,说一说
师:两人合作,一人用小棒,另一人用计数器分别表示19,完成后写出算式。
师:再添1根是多少呢?(20)
师:你能继续用你的工具表示20吗?
师:以后我们遇到10根小棒都可以捆成1捆,把10个一变成1个十。
师:19,再添1个珠子是20。
活动四:试一试
1.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10更大的数,找找看,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
(先组织学生同桌相互说,再请个别学生说。)
2.比一比。
师:认识了比10大的数以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比较比10大的数了。说一说,12和14,谁大,谁小?
3.古人计数。
学生交流12的表示方法,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表示13。
二、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一练”的习题。
2.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的能力,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