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选四 《游褒禅山记》(二)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北京版选四 《游褒禅山记》(二)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21:00:32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游褒禅山记(二)
北京版
选修四
高二年级
语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课文
年少没多少感觉,长大后才恍然大悟、赞叹不已的课文有哪些?
枯燥拗口
人生至理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明·瞿汝稷《指月录》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人生哲思
性情人格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志——“我”要做
力——“我”能做
物——
物帮“我”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山心得
人生至理
年份
皇帝
重要事迹
天禧五年(1021年)
宋真宗
出生于江西临川
庆历二年(1042年)
宋仁宗
中进士
至和元年(1054年)
辞职回乡,游览褒禅山后三个月追忆写下《游褒禅山记》
嘉佑三年(1058)
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嘉祐八年(1063年)
仁宗去世;回江宁丁母忧
治平元年~四年
宋英宗
闲居江宁
熙宁元年(1068年)
宋神宗
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熙宁二年初(1069年)
开始王安石变法
熙宁六年(1073年)
青苗、市易诸法被停
熙宁七年(1074年)
罢相
熙宁八年(1075年)
复相;独子王雱去世;再度罢相
熙宁九年秋(1076年)
回金陵
元丰八年(1085年)
神宗驾崩
元祜元年(1086年)
宋哲宗
新法被废;去世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
入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
王安石《骐骥在霜野》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王安石《古松》
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为国出力,为民分忧

中进士
修水利
理农桑
办学校
改吏治
所过之处,皆有政声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
《宋史
王安石传》
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
《宋史
王安国传》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
王安石传》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林纾在评价《游褒禅山记》:“此文足以概荆公之生平。‘志’字是通篇之主,谓非定力以济之,即有志亦复无用。故公之行新法坚决,不信人言也。所谓‘无物以相之’,相者,火也;火尽又焉得至?故行新法亦须人以助。武灵王行新法,有肥义诸人相之;公不得韩、富为之相,专恃吕惠卿、李定辈,无济也。‘于人可讥’,则指同时指斥新法者;‘在己为有悔’,非悔新法之不可行,悔新法之不竟行也。‘尽吾志’三字,表明公之倔强到底,不悔新法之不善,而恨奉行者之不力。……按至和为仁宗年号,公实未相,新法亦为萌芽,吾言似少近穿凿锻炼。不知言者心声,公之宿志如此,则异日之设施亦正如此。”
毁誉参半
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
杨时
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黄庭坚
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司马光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游褒禅山记》(二)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选修(四)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阅读《宋史
王安石传》,梁启超《王安石传》,《刘小川品中国文人——王安石》,观看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深入分析“志”、“力”、“物”之间的关系,探究《游褒禅山记》中蕴含的人生哲思和此文所体现的性情人格。
2、再次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因事即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本文严谨的章法和奇妙的构思。
3、学习王安石坚持理想的独立人格,领会王安石其人其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课文中“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线标注论述层次,把叙述和议论的语句做上不同的记号,再想一想叙和议是什么关系。
2、通读老师提供的各类拓展文本,阅读时,重点关注能体现王安石性格特点的语句,遇到不太容易读懂的词句,注意查阅古汉语词典,稍加疏通,想一想王安石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激趣
二、研读课文
三、千秋功过,
后人评说
四、课堂小结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课文——
年少没多少感觉,长大后才恍然大悟、赞叹不已的课文有哪些?
游褒禅山记
人生哲思
性情人格
1、探究第三段志、力、
物的关系
2、从“志、力、
物”三个方面探究王安石其人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深入
品读文本
知人论世
联系现实探究《游褒禅山记》和王安石其人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