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鉴赏诗词讲与练第7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一轮复习鉴赏诗词讲与练第7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3 15: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时: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讲练
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征人怨》江苏卷)
解题思路:紧扣题干(边塞诗),结合题目和诗句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如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然后连缀成句即可。
答案示例: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例2:"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菩萨蛮》)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先阐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出符合自己看法的内容特点。因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例3:"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鹧鸪天》)
解题思路:抓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杜鹃),分析其内涵和表意(思归),解释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家难归,思乡之情)。
答案示例: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的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考生从三方面深入领会把握。
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二、内容主旨: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三、意念、意境
在诗歌鉴赏主观题型中,还要注意“诗中三意”:意念、意象、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意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是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我们在完成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对这三个方面的掌握。
意境是作品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诗人的“情”与“理”,即“意”;诗中的“境”包括事物的“形”与“神”,即“象”;“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特点一般又与诗人的风格一致。主要考察1、意境的领悟;2、意境的比较。
对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分析应包括“意念”和“意象”两个部分。在题目要求对其“意境”进行鉴赏的时候,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形神”“情理”并重,先写出诗中的表层意思,即“意象”,再写出诗人的感情,即“意念”。如下面这道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去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试分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的意境。
答: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老年不能回复青春,表达了作者愁苦萦怀、英雄迟暮的落寞情绪。
【常用方法】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这与意象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借鉴。同时同学们要注意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离不开对作者一贯写作题材和身世的考察,诗人因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往往会在一些乐景中融入哀的心情的书写,这就是古诗中所谓的“乐景写哀”,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的鉴赏很可能南辕北辙,方凿圆枘。如:
阅读下面一首七言绝句,完成习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凉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为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和第三句中的不仅扣住诗题,列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答:“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清幽。表现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忘,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内容2分,语言流畅1分,有创见1分)
【例题解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6分)
一落索 朱敦儒
一夜雨声连晓,青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可惜春光闲了,阴多睛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答:作者以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思想情绪。(意思对即可)
3、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思想内容。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1)此诗又名《狱中咏蝉》,当时诗人只有39岁,因反对武则天而含屈入狱。(2)西陆,秋天。(3)玄鬓,黑发。
[技巧点拨]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要以其描写的形象、画面为依据,把握其特征,揭示其精神实质,不可流于表面;还要善于从重点词句中挖掘内涵,更直接地剖析作品的思想意义。骆宾王因身陷囹圄而愤愤不平、满腹委屈,听到秋蝉的哀鸣,自然想到自己的处境。秋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际遇和思想感情的化身。“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借秋蝉的困境写自己含冤莫白的艰难境遇:“露重”、“风多”喻环境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不得志;“响易沉”喻言论上受压抑。尾联喻自己高洁的品行却不为人们所理解。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鸣蝉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幽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幽怨,也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              。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试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1)(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1分)答:愁
(2)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2分)答: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保朝何代故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2分)答: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
(4)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答: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情的感慨。
附: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