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4 21:44:17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
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
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篁(huáng)竹 珮(pèi)环 心乐(lè) 之清冽(liè) 卷(quán )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日光下澈(chè)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 斗(dǒu)折(zhé)蛇行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无人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龚(gōng )古 隶(lì)而从者 奉壹(yī)
注 音
翻 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以为:把……当作 。 以:用。
以:相当于连词“而”,
为:成为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用整块石头当作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 译
可:大约
许:左右、上下。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空:在空中。
下: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乐:玩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 译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星一样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 译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以:认为。
(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我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 译
隶:附属,随从。
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曰:叫。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体裁介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
《核舟记》写景状物;
《桃花源记》叙事;
《岳阳楼记》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
合作探究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览顺序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是: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合作探究
四个方面: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
(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 青树,翠蔓。
合作探究
4、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 。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写鱼动静皆宜,看到了其行踪,鱼像在空中游动一样,这体现出水的透明;再进一步用太阳的照射,一起突出水的清澈。
合作探究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6、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合作探究
7、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联系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合作探究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向小丘的西面步行 。
②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
③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靠近池岸
④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池潭上景物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潭中气氛(景):幽深冷寂(这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情)的反映)——寓情于景
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特殊句式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省略主语“鱼儿”)(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
今义:
2、去:古义:
今义:
3、闻:古义:
今义:
4、居:古义:
今义:
年轻人。崔氏二小生;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离开。乃记之而去;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听到。闻水声;
用鼻子嗅气味。
停留。不可久居;
住。
5、可,古义:
今义:
6、布:古义:
今义:
7、许:古义:
今义:
8、佁然:古义:
今义:
古今异义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能愿动词,可以
映。影布石上;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上下、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允许。
呆呆的样子。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一词多义
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久居。
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
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以其境过清。
4、差:(1)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
大约。
可以,能够。
自,由。
跟随。
清澈。
凄清,冷清清。
长短不一。
交错,动词。
5、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同游者。
6、环 (1)如鸣佩环。
   (2)竹树环合。
7、为 (1)全石以为底。
   (2)为岩。
8、乐 (1)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一词多义
游动。 
游览。 
玉环。 
环绕。
作为。
成为。  
以…为乐,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逗乐,嬉戏。
1、以
(1)以其境过清。
(2)卷石底以出。
(3)全石以为底。
2、而
(1)乃记之而去。
(2)隶而从者。
(3)潭西南而望。
虚词的用法
因为。
同“而”,连词。
用、把,介词。
不译,表承接关系。
不译,表修饰关系。
不译,表修饰关系。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
3.下见小潭
4.日光下澈
5.凄神寒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6.斗折蛇行:
7.其岸势犬牙差互:
8.俶尔远逝。远:
9.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前行那样
(名词作状语)
像狗牙那样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0.如鸣佩环。
11.近岸。
12.隶而从者。
13.似与游者相乐。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名词作动词)跟着。
(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作 业:
1、背诵全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