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1.1 圆的认识(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1.1 圆的认识(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06: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些以前你们都学过,那么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面上的这种曲线图形——圆。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思考:
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的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新知的整理。
(二)学习画圆:
1.你们谁会画圆?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4.向学生介绍圆规的结构和用途,演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同时强调:画圆时(圆规针尖)不能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5.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6.认一认。
师:在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圆规的“针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各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片刻,再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圆规的“针尖”决定圆的位置,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
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三)画圆的思考: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半径和直径。接着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按要求画圆。
先让学生以同一个固定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再在不同位置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学生在画圆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想一想:通过画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圆规两脚间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讨论。
通过刚才的观察、操作,请学生思考: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观察。请同学们画圆并标出直径和半径后,观察直径与半径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是半径长的2倍。
5.剪一剪、滚一滚。
剪下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椭圆,探究篝火晚会为什么围成圆形的,还有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5题。
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r=d/2。
【教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理解了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体验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求知欲。课上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了学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