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修辞方法
1.
[2019·北京第6(2)题改编]下面是四位同学参观“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精品展”后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
·
·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与词语运用。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多指口头或书面叙述的事情内容很感动人。对象使用有误。
2.
[2018·北京第4(2)题]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
·
·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与修辞方法。A项,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赞扬了作家的正义行为。C项,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圆明园的角度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D项,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醒我们勿忘国耻。B项,“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用词不当,“奴颜媚骨”“凛然正气”不合语境。
3.
[2017·北京第2(2)题]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
·
·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用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4.
[2015·北京第5题]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2分)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比喻定名的计谋。既要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又要了解计谋的大意,能够找到本体和喻体的计谋也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5.
[2014·北京第6题]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理解]
“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理解]
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A选项“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表明各种花是同时在开放的,没有先后顺序。B选项描写的是野花在草丛中摇摆的样子,原文章并未写到阳光。C选项中所说“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与原文不符。
6.
[2013·北京第6题]
对下面这首小诗的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
·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
B
[解析]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考情总结】
(1)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知识。重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2)近几年北京中考除2016年外均有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其他知识考查(如2017年结合名著,2015年结合传统文化“三十六计”),考查点有单一考查(如2017、2015年考查比喻),也有多种修辞混合考查(如2014、2013年考查多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初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拟人(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1.比喻
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道理喻另一种事物或道理。
【示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的种类:
明喻——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喻——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常用修辞方法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分拟人、拟物两种。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示例】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夸张
为了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扩大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
【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低、小、短、少、轻、弱等方面说。
【示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的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示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1)由句子中的短语构成排比
【示例】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由句子构成排比
【示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5.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
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
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示例】远望石拱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物,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示例】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间隔反复——在重复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示例】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反问句可以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示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反问句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
【示例】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8.设问
在无疑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示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修辞方法
作 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赋予物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情感,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
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增加文采;节奏鲜明,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夸张
加强作者的某种情感,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
对偶
给人以韵律感、节奏感,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修辞方法
作 用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表达效果
设问
强调问题,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使文章有波澜变化
(续表)
1.比喻和比拟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
体,是交融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另外,要注意“像”字句和比喻句的区别,不要把含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它们也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揣度,表示列举,表示想象等。也就是说,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易混修辞方法的辨析
2.反问与设问
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但答案是明确的。而反问是问而
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中,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加强语气。
3.对偶与排比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1.
[2019·东城区二模]朗诵组选择了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作品中的文字,该语段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1分)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A]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C]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
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D]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A句为拟人,B句为比喻,C句为排比。
·
·
2.
[2019·平谷区二模]看过历史剧《屈原》后,同学们的心情异常激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你满腹经纶,却难登政治舞台;你励精图治,却难改败坏朝纲;你洁白无瑕,却难免奸臣陷害。
B.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它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C.蔑权贵,洁身自爱,玉可碎而不改其骨;斥黑暗,刚直不阿,竹可折而不毁其节。
D.汨罗江咆哮着,呐喊着,你用掺了泪痕的诗句传唱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日日夜夜,千年不息。
·
·
·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历史剧《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故B选项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乐”的表述有误。
3.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
(安徒生《海的女儿》)
A.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张抗抗散文》)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么生物也没有。
(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
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柯灵散文》)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析。例句中将海水比作“矢车菊”,比作“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A项,“抚弄”“木然呆立”“无动于衷”等词语使阳光、牡丹具有了人格化色彩,使用了拟人修辞。B项,三个小分句句式相似,使用了排比修辞。D项,引用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俗语,是引用手法。C项,将“阿拉尔海上的岛屿”比作“平底锅里的煎饼”,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