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10: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
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合作。
2.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科学知识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
知道一些细胞的样子和功能。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难点
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材料准备】
1.教师:显微镜和课件;
2.学生用:显微镜、切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
“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二、新授: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课件出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2.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配学生演示的图片)
(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调节反光镜,使目镜视场内亮度适宜。
(3)调节:把所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玻片可上、下、左、右移动使视野中的物像为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
(4)观察与记录:尝试用左眼对准镜内观察,右眼看桌面的记录本,并做好记录。
3.教师出示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之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出示实验要求,指名读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
一、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实验单内容及要求。
二、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操作及观察的顺序。
三、推荐一位会作图的同学记录观察结果。
四、完成实验操作后收好显微镜,坐端正示意。
五、派一位小组成员汇报:我们小组观察的是(
)切片,看到的细胞形状是(
)。
4.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一:学会使用显微镜
班次: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显微镜、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取镜和安放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安装破片标本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观察
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2.左眼往视月镜,右眼睁开,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结论: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小组派人汇报。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
)切片,看到的细胞形状是(
)。
三、作业展示。
四、知识链接。
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的接受传导和交换。
上皮细胞是保护细胞,像我们的口腔、胃、肠内壁都是上皮细胞
肌细胞能够利用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进行收缩和舒张,从而使机体产生运动。可以说,几乎所有能够运动的动物器官,能够运动的原因就是里面有肌肉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因为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我们的血液只要一滴,就有几百万个红细胞,里面还有白细胞呢!
五、课堂小结。
现在你想一想,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呢?
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板书设计: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显微镜
观察
细胞
长大:细胞生长与分裂的结果
教学反思:
生物体为什么会长大呢?这是我一开始上课就提出的问题,到最后,学生知道:这是细胞生长与分裂的结果。没有说教,只有领悟。从罗伯特
胡克发明显微镜到他观察到的细胞;从认识显微镜到使用显微镜;从自己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到各种让我们惊奇感叹的细胞。孩子们通过看、读、合作操作,环环相扣,让孩子们一步步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这节课,我的准备是比较充足的,课前单独叫学生拍照,让操作的过程演示“接地气”;每一组的显微镜、切片与实验单都是我提前准备好的;课件也是比较精致全面的,我课前收集了不少的资料,让学生在“知识链接”这一环节开拓了眼界。
遗憾的是,跟学生互动交流,忘记继续板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