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电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科学探究
1.认真观察电池,了解特殊符号及含义。
2.经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已有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小灯泡的亮与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一定科学依据,渗透环保和节约的教育。
C、科学知识
知道怎样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小灯泡亮与不亮的奥秘,进行连接电路的实践活动。
难点
经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已有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小灯泡的亮与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PPT课件、1号干电池(十个)、电源线若干、小灯泡十个、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各十份。
教学过程
1、
课前交流、激趣引入
学生现场操控无人机。
引出电池,并板书。
(目的: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出课题,让教学生动有趣。)
2、
观察,我最行
(认识电池,了解灯泡)
1、
出示生活中的电池,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2、
这方形的电池很特别,在哪里见过?(有的麦克风会用到这种电池。)
对比麦克风使用电池与不使用电池的区别。
(目的:与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科学生活性。)
3、
出示要求,小组活动,观察电池,完成表格。
4、
交流、并梳理几个特殊符号及含义,再板书。
(在认识符号“V”时,渗透安全用电的教育;认识符号“HG”时,渗透环保教育,体现学科育德。)
5、出示小灯泡。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看,它会怎样?要让它发光,哪些材料必不可少?
重点
介绍“螺纹”,“锡点”。组长拿出小灯泡,组织大家看看,“螺纹”和“锡点”是哪里。
三、探索灯泡亮与不亮的奥秘
(一)、动手,我最强。
1、分组试试,看你们能点亮它吗?
学生组内尝试,老师巡视指导。
提示:实验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思考,仔细操作,大胆实验。如果不亮,可以换种方法,再试试。
(目的:体现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
2、汇报、展示自己初次尝试,是怎么操作的。
汇报1
提醒其他组,咱们认真看。因为
,看,也是一种学习。
提示展示的学生,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是怎么连接的。
(目的:科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汇报2
后来,是怎么点亮小灯泡的?
鼓励着力点:1、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
2、引导,并发现
连接方式不同,灯泡就(可能亮)——也可能(不亮)——
(二、)猜想,有依据。
1、过渡
快速浏览教材,阅读文字并观察电路连接图。
2、出示老师整理、提炼的信息,猜一猜,它们会亮吗?引出猜想,并板书“猜想”。
3、明确要求,分组猜想。
4、分享、交流猜想结果
(三、)实践,出真知。
1、过渡:当猜想结果不一致时,怎么解决?板书——“实践”
2、明确要求,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有效指导。
提示:请注意,要团结协作。请教,讨论的声音要小一点;实验操作,要认真一点;观察记录,得仔细一点!
(目的:渗透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学科特点,力求课堂有效率,有“科学味儿”)
(四、)探究,我最棒。
1、过渡:做完实验的请举手示意。先做完的,请你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亮?
(走向做得慢的小组)
你们慢一点,没关系,来,我陪你们一起做。
(目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有效教学。)
2、展示、探究。
⑴抽一个小组,汇报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提示:他们汇报时,咱们应该怎样?
对,坐端正,仔细听,也是很好的学习。
引导、关注猜想不同,但实验结果唯一。
(交流、评价着力点:体现
实践出真知)
⑵还有哪些小组有自己的设计?展示第二组。
质疑:孩子们,认真看这两种连接,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交流、评价着力点:合理设计,避免浪费!体现学科育德)
⑶请看选作的这一栏,还有没有想展示的?(目的:呵护学生创新思维)
⑷小结探究: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几种连接,你有何发现?
①小灯泡都亮起来了。
⑵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的是小灯泡的“螺纹”和“锡点”。
⑶用你的话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灯泡亮与不亮的奥秘,体现、并落实教学重难点。)
四、激发兴趣、延伸拓展。
1、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用一节电池把小灯泡点亮。如果用两节、三节电池呢?能亮吗?如果行,会有什么变化?想不想试一试?
2、
哪几位小科学家想与我合作完成这有趣的实验?
①师生合作,演示操作。
②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③质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呢?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增加电池呢?学贵有疑,请大家课外去慢慢研究,因为
读——探索,永无止境!
五、小结、下课。
六、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