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一、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认识电池、小灯泡、导线以及它们的外观、名称和构造,明白哪些地方可以连接。
2.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方法有多种。
3.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二)科学探究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探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2.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3.
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完善归纳知识的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3.
经历连接小灯泡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
4.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电和电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电池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自觉采取行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
难点:
认识电池、小灯泡的结构,探究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小灯泡1个、电池1节、导线2根、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图片展示家乡美丽的夜景,请学生欣赏。
通过观看美景图片,初步发解电和电灯的应用。
通过欣赏家乡美丽的夜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想一想:是什么让家乡的夜景如此美丽?
学生尝试回答。(电和电灯)
提问:关于灯泡,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想探究的内容。
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电池——点亮小灯泡
要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呢?
学生回答。(电或电池)
二、初步尝试,质疑问难
图片出示电池、小灯泡、导线。提问:怎样才能把小灯泡点亮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小组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小组汇报尝试结果。
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自然地进入学习,并从失败中发现问题,引出观察活动。
提问:小灯泡点没有被点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思考,猜测。
三、观察材料,感知探究
出示电池、小灯泡、导线图片。让小组仔细观察。
小组合作观察电池、小灯泡及导线的结构。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有目的、细致的进行观察,通过交流,发现电池连接小灯泡的技巧,并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片出示电池、小灯泡、导线结构示意图。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讲解。
观看,思考,得出电池和小灯泡的连接点。
四、设计方案,大胆推测
出示实验记录单,要求:小组合作,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点亮小灯泡电路图,并展示在黑板上。
小组合作,设计电路图,并画在实验记录单上。小组代表将电路设计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提问:我们设计的方案哪些可能会让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会?为什么?
针对不同的电路设计,质疑,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五、验证猜测,实验探究
拿出实验器材,根据各组不同的设计方案,逐一实验。
小组合作实验,对不同的连接方案逐一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小组内交流、整理、分析学习记录表。
小组实验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去与别人有效合作,怎么合作,明白有效分工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适时采集信息,并能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思考获取有价值的材料,并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探究结果,学会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实验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六、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成果,交流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学会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达到思维和表达的有效统一。明白大胆地猜想只有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才能得到证实,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七、拓展延伸
出示电池图片,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它?介绍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交流讨论。
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平常的事物中也蕴藏着大道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播放视频:《制作水果电池》
观察,思考。
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