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也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经历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冷热、水的酸性、水流、植物等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能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2.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难点
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准备
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一、情境导入
谈话:(出示:一块岩石)这是什么?它上万年前就是这样吗?那上万年以后还会
是这样吗?你的意思就是说岩石会……(发生变化)板书:岩石变化
谈话: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神奇的岩石,你们想看看吗?(播放有关于岩石的一些风光动画)(集中呈现岩石图片)
谈话:欣赏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谈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研究吗?
二、作出假设
讨论:是啊,岩石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谁的作用使岩石发生了变化呢?
假设: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小组认为岩石变化的原因画或者写在记录表中。
交流:根据学生的假设,适时板书:冷热、水流、生物、风、火山、地震、雷电……
3、自主探究(地下水溶蚀作用、冷热作用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先后研究顺序)
活动一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4、5、完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
5、实验中用布条包住握手部分的铁丝,防止烫伤;石头要经过反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飞溅,因此还要提醒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带上护目镜。实验的过程要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7、提问学生:自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样变化?
8、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9、总结:正是这种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活动二
水的溶蚀作用对岩石变化
1、提出问题:看看这些美丽绚烂的地下溶洞是怎么形成的?
2、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3、演示实验:稀盐酸对演示的腐蚀作用。
交流:实验中,你观察岩石发现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呢?为什么呢?
(说明自然界的岩石变化是需要常年累月、长期变化过程。)
4、学生回答:稀盐酸从清澈变得混浊,而且还在不断冒泡。
5、自然界的水怎样溶蚀岩石、地下水如何溶蚀?
6、总结:地下水含有一定的酸性,经过长时间的溶蚀过程,地下水腐蚀部分了岩石,形成溶洞、以及改变岩石的外形。
活动三
水流的冲刷、植物的生长破坏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鹅卵石的形成以及植物生长对演示的破坏
2、分析推理:水流冲刷、植物生长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3、学生发表看法。
4、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温度、地下水的酸性、水的流动冲刷、植物的生长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