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比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按比例分配的联系。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
(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①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②说一说以上3道题的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
一个数(单位“1”)×=具体量
(已知)
(已知) (未知)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说说部分量之间,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情况,可作出提示)
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4)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等等。
其他的不做要求,不一一列出。
3.揭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比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比的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记录分配的过程。各小组汇报分法。
1班
2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样分?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师适时板书)
方法一:列表。
1班
2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方法二:画图。
140÷(3+2)=28(个),1班:28×3=84(个),2班:28×2=56(个)。
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列式计算。
3+2=5,1班:140×=84(个),2班:140×=56(个)。
方法四:列方程解答。
解:设每份橘子是x个,那么1班3x个,2班2x个。
3x+2x=140→5x=140→x=28
3x=3×28=84
2x=2×28=56
答:1班分84个,2班分56个。
比较相同点:不管怎么分,都要保证最终两个班分到的橘子数量的比要和两个班人数的比相等。
3.总结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后思考】
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交流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运用探究、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6课时 比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是如何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
师生共同总结:先根据已知的比得到每部分的份数以及总的份数,然后根据具体数量与对应的份数关系解题,可以转化为整份数思考,也可以由份数进一步转化为分数思考,还可以找到相等的数量关系,用方程来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调制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比是2∶9。
淘气有巧克力440g,都用来调巧克力奶。他要准备多少克奶?
笑笑有巧克力280g,也都用来调巧克力奶。她能调制出多少克巧克力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6题。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某班劳动基地收白菜,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工作量的比是6∶7。第一组收白菜216千克,第二组收白菜多少千克?
(2)把50千克苹果按3∶2分给张大爷和李大爷,那么,张大爷和李大爷分别分到多少千克苹果?
(3)甲、乙两数之和的是80,两个数的比是5∶7,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两个数相差是多少?
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分析。
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填空。
(1)某兴趣小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5,女生比男生多15人,那么男、女生共有( )人。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6,那么这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内角是( )度。
(3)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订正时说清思路。
3.数学故事。(课件出示)
老财主快要死了,要把家里的11匹马分给三个儿子,临死前,他说,这些马的分给小儿子,分给二儿子,分给大儿子。又不能把马杀掉,这下可难坏了三个儿子。这里,来了一个骑马的人,很快就把这些马分给了财主的三个儿子。聪明的你,知道骑马的人是怎样分的吗?
请你算出三个人各分得几匹马。
算一算++,得数等于1吗?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11匹马,借来1匹就是12匹马,12的、、分别是12×=6,12×=3,12×=2,6+2+3=11,把借来的一匹马再还回去。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本堂课教师设计了老财主分马这道拓展题,这题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