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生活中的比(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情境写比。
2.使学生能综合自己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情境写比。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综合自己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2.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
3.边长是5cm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关系
1.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表一。
师:谁的速度快?怎样来求?
(路程÷时间=速度)
学生完成表格,交流订正。
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0÷2=40∶2=20
指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
2.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表二。
师: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比?(比单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15÷3=15∶3=5
指出: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
学生完成表格,交流订正。
(二)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3—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7题。
要找出身体上的比,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从中找到比。
比如:通常情况下,成人共有206块骨头,其中头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一般情况下,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的血液约4千克;人的头发的寿命约为3年,睫毛的寿命约为4个月。
3.补充练习。
(1)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用6时完成,乙单独做要用9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多少?
(2)甲一个科技小组有男生12人,女生7人,问: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科技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
(3)甲3时走15km,乙4时走24km。
①甲所走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②乙所走路程与甲所走路程的比是( )。
③乙所用时间与所走路程的比是( )。
④甲所用时间与乙所用时间的比是( )。
(4)把50g食盐放在1000g水中,食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比值是( )。
(5)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6)学校举行歌咏比赛,男、女生参加人数分别是120人,80人。
①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
②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③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旨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课堂上教师关注了学困生,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对他们进行指导,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克服懒惰心理的积极情感。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1.(出示淘气的照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出示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几幅图和图A像,哪几幅图不像?学生回答。
师:你认为像或不像可能和图片的什么有关?
2.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都放到方格纸中。(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数据)
3.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并总结汇报。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算式表示。(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3)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把像的分成一组,不像的写到另一组。书写时注意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即两个除法算式靠一起)
4.现在你能归纳一下怎样的图片像,怎样的图片不像吗?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这四张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呢?
(2)为什么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试着说一说。(图B、图D都与图A的形状相同,图B是把图A缩小了,图D是把图A放大了)
(3)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和宽)
3.探究规律。
(1)指引探究思路。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并隐去图片,只留下长方形来研究。前面我们是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那么为什么图B、图D和图A比较像,而图C、图E不像呢?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探究五个长方形中各自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并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3)初步感受比。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1:我发现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就是长方形B;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长方形D。
生2:我发现长方形B、长方形D和长方形A一样,它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也都是长的。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A、B、D这三个长方形的长除以宽都等于1.5。A中,6÷4=1.5;B中,3÷2=1.5;D中,12÷8=1.5。其实,用除法对两个数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表示方法——比。
4.认识比。
有关于比的知识,想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预习的收获。
(1)各部分名称(相当于)。
(2)比与比值定义。
(3)比的另一种形式6/4。
(4)6∶4的意义,长与宽的比是6∶4。
(5)练习:除法算式改用比的方式表示,说各部分名称、意义。
5.比、分数、除法间联系与区别。
出示表格,通过填表掌握关系。
字母表述:a∶b=a÷b=(b≠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并交流。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
同桌互说,指名举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1)
(比的意义)
6∶4=6÷4==1.5
求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a∶b=a÷b=(b≠0)
【教后思考】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到“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