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30 10: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整体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4.通过具体语境对比,体会“议论、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注意这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称和秤、柱和杆;指导船、岁的写法。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古代,去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样称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曹冲是谁啊?大家看大屏幕。(老师简介曹冲)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记住听读要求:听清字音,眼随声走。
(配乐范读课文)
师:老师看到大家听得非常认真,大家对这个聪明的孩子的故事如这么感兴趣,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本课生字。
请一名同学读一下学习要求:1、朗读课文,可以齐读,也可以分自然段读。2、认读字词。3、提醒字音。4、汇报多音字和形近字。注意认真倾听、互相补充。
学生小组汇报。然后,其他学生来补充。
师:刚才这个小组汇报得很详细,分工明确,声音洪亮,补充的同学也补充得很及时,把掌声送给大家。老师的屏幕上也有许多生词,请你大声读出来。
学生领读。(屏幕出示:曹操
、称象、
官员、(
)的官员、柱子、(
)的柱子、
一杆秤、砍倒、
一艘船、
画线

议论、
岁数、一同、
别人。)
区分“称”和“秤”这两个字。
(三)学习写本课生字
1、详细讲解“船”字
(配乐,演示“船”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师:这是什么字?这是“船”字的金文、小篆和楷体。船是会意字,古文字形体像条小船,本意是水上的运输工具。齐读,这个字。我们来进行生字开花、词语开花。
生:汇报“船”的生字开花和词语开花
师:下面我们学写这个字,谁来讲讲“船”这个字的“三看”?
生:一看结构,左右结构,左右同宽;二看变化,左边舟字的横变成了提,提要在左下格起笔;三看关键,右半部分的“几”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没有钩,要写在右上格。像这样的字还有铅笔的“铅”和一般的“般”。口字写在右下格。
师:谁愿意领大家写一写这个字。
师:刚才,我们对“船”这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进行了书写,对关键的笔画和笔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做到了“意在笔先”。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语不发、一笔不停、一气呵成,我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看着我哪笔轻,哪笔重?举起右手,一起写。
师:请大家准备,你自己描红一个,注意写出书法的力度和美感。
写之前,请大家做好书写前准备。
生:书写准备:一指二指捏着,三四五指垫着,小手心空着,小拳头量着,小小三角形要摆正。
师:请大家描红一个,注意铅笔道与红色笔道完全重合,不出格,不要留空白。男生看女生仿写一个“船”字,女生再看男生仿写一个,注意笔顺,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屏幕出示学生书写的“船”字,从正确、整洁、美观三方面,老师进行评价。)
同桌互评,提出希望。
师:针对同桌的评价,看看自己写的字跟例子有什么不同。现在请大家把书写要点记在心里,把前面写过的字盖住,默写一个,争取比前两个写的都漂亮。
2、讲“岁”字
师:谁来教大家“岁”这个字?
生:我来教大家。一看结构,上下结构;二看变化,岁字的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稍长一点。三看关键,岁字的下半部分的夕,它的横撇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范写。请大家随着老师做无声的握笔口诀。先描红一个,铅笔线与红笔道要完全重合。再仿写一个,争取和样子一样好看。最后,盖住前面的字,背着写一个“岁”字。
三、学习课文前两自然段
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是什么?请用课文中完整的一句话来回答。
2.师:有人送礼物竟然送了一头大象,这个礼物真特别!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长什么样啊?你来说一说吧!
生:回答。
3.师:课文里是怎么写大象的?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象长得什么样?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大象很重?
生答:把高、大、墙、柱子这些词语重读,就体现了大象非常重。
4.师:大象走路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大象视频)
它摇头晃脑,呼扇耳朵,说明它走得慢、稳,也可以看出它很重。所以要用稳、重的语气来读,记住:声音是可以传情的。(生读)
5.师:想一想:官员们议论时,可能说些什么呢?
你是这么说的,他又是那么说的,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状态,就叫“议论”。谁能用“议论”造句。
6.师:这么多人围着大象,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齐读):“这头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答:迫切地想知道,特别想知道。
用“到底”,把句子补充完整?
7.师:谁能用“议论”和“到底”合在一起造句?
8.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推荐课外阅读文章和书目
《找骆驼》、《蜜蜂引路》、《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犟龟》。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读好书,做一个爱生活、爱读书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官员们议论

到底有多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