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B.秋风扫落叶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B.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C.地球绕太阳运转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的结果
D.地球上物体即使速度再大也飞不出地球
3.为了帮助打造“无烟世博”,上海市于2010年3月1日实施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活动。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4.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壁虎脚掌没有吸盘,壁虎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更多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由此可知壁虎在天花板上攀爬本质上靠的是(
)
A.分子引力
B.大气压强
C.地球引力
D.板壁弹力
5.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6.图1中分子间空隙一定变小的是(
)
图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
B.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C.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D.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
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1)
湿的衣服晾一段时间后会变干;(2)煤堆在墙角的时间长了,墙内也变黑了;
(3)
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
(4)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
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
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紧紧靠着排在一起的
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9.
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物体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
10.由于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
,故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由于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的作用力较
,故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
,故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11.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如图2甲所示,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晓军同学先将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使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2乙所示,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图2
1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
及
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的“地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的“日心说”认为
宇宙的中心。
13.光年是
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时间内通过的
。1l.y.=9.46×1015
。在晴朗少云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一条白茫茫的光带横卧在天空中,人们叫它银河。这是由3000亿颗恒星形成的巨大星系,天文学上称它为“
”,它的范围大约是1.0×105
l.y.相当于
㎞。
14.同学们做作业时,经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要用力抹几下透明胶带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这是为了
。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5.如图3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的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
。
图3
16.实验课上,兰兰取一根长约60
cm、内径8
mm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在玻璃管中注入约一半容积的水,然后小心地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竖直,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个标志,堵住管口,将玻璃管上下颠倒,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最后将管子竖直起来观察(如图4所示)。
图4
(1)
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液面
,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
得出的结论: 。
17.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把它们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5所示的现象。
(1)物理学上把这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
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无论是
、
还是
都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证明
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2)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这个实验说明
与温度有关。
五、计算题(10分)
18.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
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探究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油膜法):用滴管将100滴某种油均匀地滴入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
,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
kg/m3
)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A
5.B
6.D
7.C
8.C
二、填空题
9.分子;分子;空隙;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
10.小;大;小;大;大;小
11.做无规则运动;
斥力
12.近;远;地球;哥白尼;太阳
13.长度;距离;
m;银河系;9.46×1017
14.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实验探究题
15.变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6.(1)
低,变小;(2)实验表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17.(1)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乙;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五、计算题
18.一滴油的体积:
油膜厚度,即为这种油分子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