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太空一日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能正确使用浏览的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重要信息。
2.能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航天人的探险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预习交流
炽热
负荷
模拟
轮廓
遨游
严谨
弧
稠密
瞬间
概率
烧灼
(chì)
(
hè)
(mó)
(
kuò)
(áo
)
(
jǐn)
(hú)
(chóu)
(shùn)
(lǜ)
(zhuó)
二、预习交流,读准字音
释然:
负荷:
炽热:
惊心动魄:
疑虑消除。
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二、预习交流,解释词义
杨利伟(1965—
),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预习交流,走进作者
浏览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一目数行的扫视文段,并迅速划出表示杨利伟遇到意外情况的词句。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品读课文
深入思考
要求:精读课文,划出遇到意外情况时相应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并体会其作用。
四、品读课文,深入思考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
举动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痛苦
失重状态下“本末倒置”的错觉
靠意志克服
眼睛闭着猛想
听到神秘敲击声
别害怕
趴
听
看
找
过载
没有紧张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紧张惊慌
抛伞时飞船剧烈晃荡
不用紧张,很正常
拽
按下
谨慎操作,顽强顶住
合作探究
把握主旨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要求:分小组讨论,最后发言汇报)
五、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除了严谨、科学的态度,你还从杨利伟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细致坚韧
勇于探索
不怕牺牲
实事求是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
媒体评“没看到长城”的杨利伟的另一种勇气: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来咱们学校,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他呢?
(请结合下面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六、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课后阅读《天地九重》,还有那些故事吸引你?在读书交流课上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