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期末复习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期末复习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10: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检测卷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
②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
④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某人患有脑疾病,检查时,医生让他用手指自己的鼻尖,而患者的手指发生震颤运动,辨别距离过度或不足,方向偏移,不能准确地指向鼻尖,出现这种病变的部位应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3.“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窒”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 脑干 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 D.脊髓 小脑
4.某医疗小组为了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设计了下列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组 对照组
A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A.A B.B C.C D.D
5.小妍欲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固定的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背地效应
B.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向光效应
C.此实验说明茎背地效应大于向光效应
D.此实验说明茎向光效应大于背地效应
6.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7.下列对植物激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包含生长激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等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C.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D.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很高
8.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血糖含量(毫克分升)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次血糖含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如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甲是健康人、乙是糖尿病患者
B.0﹣1小时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
C.1﹣2小时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D.乙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9.糖尿病的探索历程中,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下列事实与科学史不相符的是(  )
A.狗被切除胰脏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有关
B.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的确与胰腺有关
C.上述结扎了胰管的狗,还发现胰脏内的胰岛活着,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中的胰岛有关
D.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并命名
10.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如图。(说明: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直立生长(丙生长情况一样);戊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D.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胚芽弯曲生长和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11.小徐设计了如图甲实验,一段时间后,暗箱中植株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原因是:①植物的向光性;②在斜面上茎的生长才能这样;③植物的向地性;④在暗箱中根的生长才能这样。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对图中的盲道和手语翻译,分析错误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B.盲人在盲道上平稳地行走,是由于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D.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一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13.如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可能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正确的(  )
选项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B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过多
C 手大、脚大、指粗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D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14.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在140mg/100mL左右
B.甲是健康人,血糖含量变化更平稳
C.乙曲线CD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
D.乙曲线BC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是因为进食后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
15.如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探究胚芽尖端对植物向光性影响时,可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光照方向对植物向光性影响时,可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各实验中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6.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平衡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研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准备两只完全相同的胰岛功能缺失的小鼠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_______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a步骤中选取两只功能缺失的小鼠原因是   .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   .
17.当今社会肥胖者日趋增多,而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为了研究新药T对糖尿病的疗效,利用糖尿病大鼠进行实验,实验时,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后,再测定大鼠服药前后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空腹时的肝糖原含量,数据如图a、b。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2)结合a、b图分析,新药T能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   。
(3)已知某治疗糖尿病药物患者服药半小时后产生药效。图c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结合图c解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服用该药的时间在餐前半小时,   。
18.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易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蒙: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D.放弃该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设计实验
(5)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写出你的改进措施: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9.下列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B主要由   构成,A是   集中的地方。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的方向   ,该过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3)该人被蔷薇针刺伤后疼痛的感觉形成于   ,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类反射类型属于   。
(4)若遮挡脑功能正常人的眼睛,用针刺其指尖会立刻缩手,但其不知有针刺和缩手动作发生,则此人脊髓的   有可能受损。
(5)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会出现的反应   。
20.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21.2019年11月3日,备受期待的“2019杭州马拉松”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万名选手参加比赛,奔跑在“最美赛道”上。回答问题:
(1)选手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选手在比赛中会出现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选手皮肤血管处的变化是   。图中能表示选手在比赛中体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选填“a”或“b”)。
(3)随着比赛的进行,选手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   。
22.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2)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3)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23.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也是一种反射活动,   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它和其它神经结构一起构成了体温调节反射弧。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填“增大”或“减小”),皮肤温度升高,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24.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注:云母片能阻隔生长素的运输)
在A、B、C、D四个实验中,   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生长素(IAA)。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生长素(IAA)的含量,其结果如表所示,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问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注:“某些物质”为非生长素(IAA)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可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可能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   抑制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   有关。
植物 IAA分布(%)
向光侧 背光侧
A 50.0 50.0
B 50.2 49.8
C 50.1 49.9
D 49.5 50.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D。
2.【解答】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某人患有脑疾病,不能准确地指向鼻尖,是小脑受伤的缘故。
故选:B。
3.【解答】解: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听到铃声走进教窒”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中枢参与下的复杂反射。
故选:C。
4.【解答】解:A:本组有两个变量正常和患病、降血糖药物X,A错误;
B、患病小鼠组和正常小鼠组,注射生理盐水;一个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B正确;
C、虽然只有一个变量,但正常小鼠注射降糖药物X,不能体现出药物作用,C错误;
D、改变条件的是实验组,未改变的是对照组,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幼苗处于暗箱中,只从一侧的小孔接收到单侧光照,因此一段时间后,幼苗会弯向光源生长;小妍欲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內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固定的方向生长(即光源生长),因为茎向光的效应大于背地的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解: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作用弱),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强),使植株向光生长,所以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故选:C。
7.【解答】解:A、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五类;A错误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协调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C错误;
D、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图示中,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克后,a(甲)的血糖含量在短暂升高后即恢复正常,而b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较高浓度,可见a为正常人,b可能患有糖尿病;曲线b(乙)在2小时后下降,是由于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体外,形成了糖尿。A正确;
B、0h~1h,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血糖含量高的原因,B正确;
C、口服葡萄糖1﹣﹣2小时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而造成的,C正确;
D、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只能注射,不能口服,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狗被切除胰脏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有关,A正确;
B、正常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胰腺外部萎缩,只有内部的胰岛活着,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推测糖尿病的产生的确与胰腺无关,B错误;
C、上述结扎了胰管的狗,还发现胰脏内的胰岛活着,推测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脏中的胰岛有关,C正确;
D、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并命名,D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正确;
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正确;
C、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C错误;
D、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D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暗箱中的植株的茎和叶向光生长,是因为植物的向光性;根竖直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向地性。
故选:A。
12.【解答】解: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盲人在盲道上平稳地行走,是由于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B正确;
C、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错误;
D、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这是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
B、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肾小管发生病变,B错误;
C、如果成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即患者手大、脚大、指粗,C错误;
D、如果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即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在100mg/100mL左右,A错误;
B、甲血糖含量较高,是糖尿病患者,乙是健康人,B错误;
C、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而不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C错误;
D、进食后1h内(BC段),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回到血液。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A、当探究胚芽尖端对植物向光性影响时,变量是胚芽尖端的有无,可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A正确;
B、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外因为单侧光的照射,因此是否具有单侧光为实验的自变量,则选择c和a对照,B正确;
C、如探究胚芽鞘生长是否具有向光性,实验的自变量应为是否收到单侧光的刺激,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c和d对照,而a和e具有两个变量,即光的方向和是否受光刺激,C错误;
D、设计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各实验中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同一物种且长势相同的胚芽鞘,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6.【解答】解:(1)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2)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设置重复组,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2)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设置重复组试验.
17.【解答】解:(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新药T。
(2)新药T的作用下正常大鼠的数量增加,糖尿病大鼠的数量减少,T处理的糖尿病大鼠的数量增加,因此新药T能治疗糖尿病,其原理是新药T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3)因为在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服用该药的时间在餐前半小时
故答案为:(1)新药T
(2)新药T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3)因为在饭后血糖浓度升高
18.【解答】解:(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5)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写出你的改进措施:每组仅用一只鼠做实验。
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B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C
(5)每组仅用一只鼠做实验。
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9.【解答】解:(1)脊髓是由中间呈蝴蝶形的、颜色灰暗的灰质和周围颜色色泽亮白的部分白质组成。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脊髓的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图中③是神经中枢(脊髓),其中A是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B是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的方向: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该过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3)该人被蔷薇针刺伤后疼痛的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类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4)若遮挡脑功能正常人的眼睛,用针刺其指尖会立刻缩手,但其不知有针刺和缩手动作发生,则此人脊髓的白质有可能受损。
(5)⑤是传出神经,如果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②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会出现缩手这种现象。
故答案为:(1)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细胞体
(2)①→③→④→⑤→②;反射
(3)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4)白质
(5)能够产生痛觉,但不会产生缩手现象
20.【解答】解:“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条件反射。脑干的灰质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所以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脑干。
故答案为:条件;脑干
21.【解答】解:(1)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听到枪声就起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所以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多。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可见图乙中能表示选手体温变化的曲线是b,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3)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会感到疲劳,在感到疲劳状态下仍坚持跑完全程,与个人意识控制有关,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1)条件
(2)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b
(3)大脑皮层
22.【解答】解:(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人体内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糖的代谢。
(3)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故答案为:(1)效应器
(2)人体内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胰岛素分泌不足
(3)D
23.【解答】解:(1)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人处在炎热的环境中,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做出调节,它和其它神经结构一起构成了体温调节反射弧。
(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故答案为:(1)下丘脑;(2)增大。
24.【解答】解:(1)在A、B、C、D四个实验中,由于实验A与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差不多,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C与D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背光侧IAA多于向光侧(或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有部分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说明“某些物质”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向光侧生长抑制物多于背光侧(或生长抑制物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有关。
故答案为:
(1)A与B; 背光侧IAA多于向光侧(或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
(2)抑制生长;向光侧生长抑制物多于背光侧(或生长抑制物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