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研究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本课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
(?http:?/??/?www.skqkw.cn?/?"
\t
"_blank?)物质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1.“盐的溶解”;2.“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汇报交流、建立概念”的教学思路顺序来进行,引领学生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体验盐和盐水的溶解、蒸发过程。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但个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盐”为例,通过对盐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2.
以“切开和嚼烂的苹果”为例,通过与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进行比较,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3.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初步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
设计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体验过程,建立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1小包食盐、少量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小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三脚架、试管夹等。
教师演示材料:2个苹果、水果刀、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谜语很少有人猜出来,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请看(课件)“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
师:是的,这就是盐。盐,大自然神奇的产物,它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人缺少盐,就会头晕、恶心、身体乏力,重者还可能休克、昏迷。说到盐,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课件播放“潘冬子运盐的故事--第一段”,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潘冬子,你准备如何藏盐呢?”
2、溶解食盐
(1)将盐“藏”起来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盒子里的食盐全都给“藏”起来。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②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③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
(2)实验方法交流
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藏”起来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
二、合作探究
、感性认识
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师:那么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如何躲过敌人的盘查的呢?
(播放课件“故事的第二段”,提出问题:“潘冬子回到山上后,怎么得到食盐呢?”)
2、实验方法交流
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①人工加热;②太阳晒;③风干;④将水蒸发⑤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
3、第二组器材介绍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的科学实验室。看看,有不认识的吗?(学生第一次使用蒸发皿,也许会称它为“碗”)你所说的这“碗”叫“蒸发皿”(课件图片: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
4、根据器材选方法
师: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讨论出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开始。
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师: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5、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课件:①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
6、学生提取食盐
(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
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加热蒸发)
8、汇报实验现象
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变回来了,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
生汇报,师整理。
师:同学们肯定很关心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否得到食盐了吧?请继续看。
(播放故事第三段)
3、概念生成、提升认识
1、板书课题并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实验和发言,可以确定今天的课题就是“‘变’来‘变’去的盐”(板书:变来变去的盐),在变化过程中,盐始终都还是原来的盐,它并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还得给这两个“变”字加个引号(添加引号)。
师:你还能列举出像盐这样能变来变去的例子吗?
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示意图,盐加水溶解变成盐水,盐水去掉水份又变成了原来的盐,像盐……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板书:——可逆的变化过程)
2、认识不可逆变化过程
(请1生上台吃苹果,并将另一苹果切成两半)。
师(对嚼苹果的学生):请稍等,我们刚才学习了可逆的变化过程,现在老师有个要求,麻烦你把正在吃的这半个苹果给变回来。
(估计学生会摇头说变不回来,教师可让他说出理由,然后说:“看来是真变不回来了”)
师(对全班同学):我的那个才切开还没吃呢,你们大家说说,它从一个变成两半,还能再变回来吗?
(估计学生会有争议,认为可以变回来的同学可能说出“胶水粘接”、“串起来”等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最后用“盐溶解后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盐”的示意图检验“苹果切开后能否变回原来那个没有缝隙的苹果”,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3、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哪两种?
4、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判断表格中的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课件出示)
变化
是否可逆
种子发芽
蜡烛熔化
水的三态变化
热胀冷缩
森林大火
(交流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正因为水的三态变化是可逆的,才形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铁路工程师修铁路时一定要做精确计算,以防止铁轨在冬天由于冷缩而断裂,夏天由于热胀而挤压变形。)
2、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应用
(课件:煮海为盐)
【板书设计】:
“变”来“变”去的盐
(加水溶解)
盐
盐水
(加热蒸发)
三搭桥小学:肖林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