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15: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难点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铁球,条形磁铁,海绵,厚纸条(做蛇形弯道用)、胶带、乒乓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来体验和探讨“力”,说到“力”,“力”可真的无处不在。一说到“力”,你想到了什么?对,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力气”,“力量”,“能力”,“浮力”,“重力”等等。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图片,(展示帆船海上航行图)
帆船在海面上航行,想想船为什么能在水上漂浮?船只受到什么力才能够前行?
二.活动体验与交流
(一)活动(一)——--提重物
1.体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要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
2.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二)活动(二)———掰手腕
1.体验: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体验与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三)小结(一)———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四)活动(三)———海绵的奥秘
1、动手试一试,在不损坏海绵的情况下,力可以改变海绵的什么?
2、引导思考:海绵的改变程度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
(五)小结(二)———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质的形状,力有大小。
(六)活动(四)———控制小铁球
1.动动手,用磁铁控制小铁球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2.引导思考:小铁球遇到了哪些力?
(七)小结(三)———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有方向。
(八)活动(五)———弯道“竞走”
1.明确竞赛规则:必须预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并做好明显标记(可以用画线的方法),终点距起点不能太近;同一小组的成员必须使用同一个乒乓球;用力时,可以吹、可以弹、可以用笔去推,方法不限,又快又不出界的就是获胜者。
2.怎样控制乒乓球取得成功?乒乓球运动中遇到了哪些力?
(九)小结(四)———力的种类和单位
力的种类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浮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三.指南针信箱
总结今天你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认真观察体验,并写好资料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