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17: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第3课,是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1.观察、认识霉有不同颜色、形态,了解霉是一种微生物。2.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3.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4.了解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本课内容涉及比较多,所以我分为两课时上,第一课主要了解霉的形态、颜色等,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的能力,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并能够运用研究成果,探讨出防止霉变的方法;第二课时为了解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等拓展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霉菌,所以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霉,但没有注意霉也是一种微生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霉对人类是有害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霉的实物与显微照片,描述霉的样子,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生物性等;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知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渗透食物安全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知道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霉的玻片标本、实验视频、手套、培养皿等;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
一、实物展示,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些食物,想办法让它们长毛,你们做了吗?你们把什么东西弄发霉了?(学生展示)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是馒头长毛就是发霉了,霉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你想不想来研究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动手观察,了解霉菌
1.关于霉你有什么疑惑?(你想提什么问题?)
2.观察霉菌:
①我们一般是如何观察物体的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观察带来的发霉的食物。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
②观察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这块馒头还能吃吗?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中毒、癌变!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食品安全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食品中不利于人健康的物质(比如霉)的含量,如果超标将严厉追究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所以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一起来齐读注意事项,注意:1.不要用手触碰它,需要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2.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端起来,用手轻轻扇动。
③观察霉菌:接下来时间留给大家,小组一起观察霉,看一看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用文字或者画图描述出来。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完成实验记录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放回原位。
④学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教师巡视。
⑤学生依次上台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霉有什么特点?
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所以我们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3.集体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它会生长。)?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既然霉会生长,那么怎样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及自己的作品,猜一猜霉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2.小组讨论,并汇报:温暖、潮湿(预设)。
3.小组讨论:同学们认为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食物发霉,你认为列出的实验条件,可以有哪些组合方式?可以如何保证这些条件呢?请填写在表格的下方。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温暖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窗台上。
2
温暖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窗台上。
3
寒冷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
寒冷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那你猜一猜哪一个组合霉生长的最好,哪一个最差。
5.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①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注意:对比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要先确定你要研究的因素,再确定变量和不变量......
②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③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④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研究因素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⑤观看视频,验证猜想,填写实验结果。
四、课堂拓展:
提问:这节课我们自己研究了一种微生物—霉菌,并且知道了有利于霉菌的生长条件,在日常生活中,霉也经常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便和损失,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呢?你们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方法。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对霉有什么认识?
六、作业:1.课后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把对比实验报告写在活动记录单上。2.思考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颜色:青绿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形状:绒毛状
蛛网状
棉絮状
霉生存环境:温暖
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