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文章写了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死去的故事。作者不仅热情讴歌了五个探险者诚信、坚毅执着、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等等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同时,也对胜利和失败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学习这篇文章,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即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3.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南极印象和作者介绍)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表现“
悲剧
”的意味?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伟大”
的意味?勾画出这些细节读一读,并在文中批注自己的感受。
(3)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在你的心目中,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
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1910年,
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刺南极点的征程。同学们想知道这场角逐的结果是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去体验这次南极之旅吧!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要求做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不指读、点读,不出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读,要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学会合理扫视,逐步扩大“视知觉广度”。
预设:学生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进行概括,但部分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对事件结果交待不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小结:概括内容主要有句子摘录法、要素串联法、段意合并法、课题扩展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用“要素串联法”把这些要素串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死去。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对于人物的一言一行乃至心理的描写,也都是精雕细琢,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探险人员的崇高精神。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捕捉这些感人的瞬间。
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
(一)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旁批,想一想:文中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表现“
悲剧
”的意味?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伟大”
的意味?
(二)现在让我们来分享自学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请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学听,并且看看自己和别人圈点勾画的地方是否一致,不要忘记补充记录别人优秀的见解和看法。
(三)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能够体现探险队员优秀品质的细节,老师点拨、归纳。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几处:
1.历尽对辛达到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土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
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明确:体现出斯科特一行人具有诚信的高贵品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科考,体现出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搏斗的精神。
??????3.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明确: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考,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4.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队员的拒绝……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明确: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奥茨:顾全大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明确:“没有人去和他握别”,是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队友生离死别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情崩溃而会阻止奥茨英勇无畏的选择。
大家都清楚奥茨独自走向雪地会遭遇什么,但是奥茨的存在无疑会拖累队伍。这体现出斯科特一行强烈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奥茨对自己荣誉的珍视。
??????6.斯科特海军上校及其冷静地将日志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
明确:在他的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蘸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又体现了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
斯科特:坚毅勇敢、顽强不屈、无私爱心。
从以上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座丰碑!下面请同学们仿照例句,用一句话总结题目“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示例: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顽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伟大的,这个意义远远大于失败!
教师归纳总结: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顽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伟大的,他们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是伟大的,他们坦然面对死亡甘愿为科学献身的人生态度是伟大的,他们在生命的尽头心怀祖国和亲人的爱是伟大的……这些意义,远远大于失败!
合作探究、归纳主旨
(一)联系全文,揣摩语意。
1.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之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明确: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高尚。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这是作者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科考队员的赞美。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完全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的震撼和启迪。
(二)归纳本文主旨
明确:文章通过斯科特一行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早已捷足先登。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事件的叙写,赞扬了斯科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的精神,精神的实质在于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团结友爱和挑战自由,这也昭示了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探索发现,走近科学
走近科学,从产生疑问开始,真正的学习,也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细读本文,你有没有产生哪些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吧!
预设:
为什么阿蒙森能顺利从南极返回,斯科特一行五人却全军覆没,斯科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好在崎岖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其次,他们返回在罗斯冰架上预设的补给仓库时发现,装在油桶里的煤油神秘?地流光了。后来人们才知道,焊锡在低温下会变成粉末状,煤油流失是焊锡变性所致。第三,坏天气不断困扰着斯科特一行,原本应该是相对较好的天气却变成少见的狂风暴雪,使斯科特他们无法前进,最后,尽管离补给营地只有17千米了,但这居然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六、拓展延伸,认识探险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怎样看待探险?
材料一:2002年8月7日,曾经有过辉煌登山历史的北京大学山鹰社在西藏希夏邦马峰,遭遇了社团成立以来最大的灾难,2名队员死亡,3名队员失踪。5名品学兼优的北大学生的生命由此结束。
材料二:近年来,户外探险日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各种
“驴友”俱乐部越来越多,安全事故频出。
教师总结:
所谓探险,就是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危险的,探险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首先能训练我们的毅力,探险的过程也是一个未知的过程,中途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与危险,这也可以训练我们对突如其来的事冷静沉着地解决。而且探险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它还能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总之,探险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十分有必要拥有上述所说的那些能力,并且人类文明之所以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步,正是因为有这些探险者的推动。所以,应该鼓励大学生冒险!但是,探险不等于冒险,不可以轻易尝试,一定要制定周密的计划,选择安全的路线,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服从指挥,只有这样的探险活动,才值得提倡。
2.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传记作品,如《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等,课外可以找来阅读,进一步品味作家笔下的历史图景。
同学们,老师期待你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将来在高峻的山峰、深邃的海底、浩瀚的大洋、茫茫的宇宙留下你们的足迹,为人类的探险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附: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伟
大
的
悲
剧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爱
世人之悲21
伟大的悲剧
一、巩固基础
1.下列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拽着(zhuài)
搂着(lǒu)
堡垒(lěi)
毛骨悚然(sǒng)
B.毡鞋(zhān)
吞噬(shì)
厄运(è
)
姗姗来迟(shān)
C.疲惫(pí)
拯救(zhěng)
钦佩(qīn)
语无伦次(lún)
D.凛冽(lǐng)
赢弱(léi)
告罄(qìng)
怏怏不乐(yàng)
2.课文内容填空
(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显得太晚太晚了。
(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到了第二天,(???)吃掉一天的口粮外,(???)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因为(???)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悲剧》这个题目的含义是:虽然斯科特在这场南极角逐之战中失败了,但他们此行所表现出的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伟大的,失败和胜利在这里有了重新定义。
B.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阿蒙森作证,这表明了斯科特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C.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以独特的视角,充满激情地位失败者阿蒙森书写了在南极角逐赛中悲壮一幕。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从这一点来说,斯科特是伟大的。
二、思考探究
1.文章末句“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中,“所有这些”指的是什么?此句强调“在一切时代”有何用意?
在南极探险中,阿蒙森是成功者,斯科特是失败者。但作者却为斯科特立传而不为阿蒙森立传,细读文章末段,你能说出作者这样做的意图吗?
参考答案
1.
D
2.(1)虽然??但??却?(2)可是??除了??只能?(3)只有??才
3.
C
4.(1)所有这些“指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其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2)用意在于强调斯科特等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将成为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5.作者认为重要的不是让世人了解谁最先到达南极,而是这历史事件背后的英雄人物给人的精神上的启迪和震撼。在斯科特身上,正体现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