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带上她的眼睛
【教材分析】
《带上她的眼睛》
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浏览,学会扫视文段,从中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春节期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刘慈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很长,但学生对科幻小说都比较感兴趣。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词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
3.体会文中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预习提示】
日积月累
(1)
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思悟发现
文中的“她”是位怎样的小姑娘?
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贵有疑
本文曾获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你觉得它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出示任务: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刘慈欣与科幻小说。
预设:
今年寒假很火的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进行拍摄的。
刘慈欣有一部很著名的作品是《三体》。
大屏幕显示关于刘慈欣与科幻小说的介绍。
1.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2.
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积累字词
(一)读准字音
点缀zhuì
漫màn步
迟钝dùn
闲暇xiá
孤gū零零
凸tū显
蔚wèi蓝
合拢lǒng
吟yín唱
吐鲁番fān
笼lǒng罩
忙碌lù
灵犀xī
铁镍niè
(二)多音字
屏
泊
核
闷
冠
累
壳
间
(三)学习词语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气势磅薄: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全息:物体整个空间情况的全部信息。
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寻找小说的线索。
3.勾画关键词,理清小说的层次结构。
预设
1.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学生可能概括的语言啰嗦或者不够全面:
(1)“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
(2)“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带着被困地心的小姑娘的眼睛,最后再看看这个世界。
(3)“我”被安排带着一个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开始并不理解她,觉得她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过于丰富,后来得知她被困地心后,不由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2.学生浏览文章,可能只找到文章的明线:
“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旅行。
3.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反馈指导:
1.“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为了让小姑娘最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线索:
明线:“我”的活动。
暗线: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女领航员的遭遇。
3.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进行划分:
第一部分(1——5):开端。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
第二部分(6——24):发展。在草原上欣赏花草和月亮。
第三部分(25——45):高潮。写“落日六号”失事,她在地心乐观勇敢地工作。
第四部分(46——47):结局。写“我”受到感染,离她不会再远。
四、对话文本
(一)出示任务:
请再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旁批,分析文中“我”和“小姑娘”的人物形象。
(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看看和别人圈点勾画的地方是否一致,人物形象的概括有什么不同。
(三)预设:
1.
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突出了小姑娘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2.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在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突出了小姑娘热爱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舍。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
——突出了小姑娘的敬业精神。
她将在这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里读过自己的余生。
——突出了小姑娘的献身精神。
5.“呀,真美,能闻闻它么?不,别拔下它。”
——小姑娘深知自己没有希望回地面了,所以她对小花产生了怜爱之心,自己就如同那朵小花,脆弱又坚强。
6.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突出了小姑娘乐观的精神。
7.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突出了“我”豪爽的性格。
8.“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她到底在哪?!”我大声问。
——突出“我”心地善良。
(四)反馈引导
文章中“我”的形象,学生并不难理解。小姑娘的形象,学生也可以透过关键句的勾画概括出她敬业、乐观,努力享受美好,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但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控上,还缺上深度的挖掘。
1.
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
——这里抓几个关键词:将来、也许、但愿。通过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未来是有很多憧憬的。即使她现在身陷绝境,但是,她同样非常地乐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2.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突出了小姑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坦然的襟怀。
(五)小结
我:性格豪爽而又缺乏耐心,心地善良而又对生活充满抱怨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形象;
小姑娘:敬业精神,献身精神;乐观坚强,努力享受美好事物;心地善良,身陷绝境,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剖析构思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奇特,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善用悬念,使读者充满好奇,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构思妙在何处。
出示任务:你觉得这篇文章的构思,妙在何处?
预设: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始写主任让我带一双眼睛去度假,就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前后照应,比如文章开始说小姑娘对于去哪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与后面小姑娘被困地心的处境相照应。
反馈引导:
文章开篇确实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在文中也有设置悬念的地方。
如:“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这里也设置了悬念,令读者对她奇怪的表现感到好奇。
(1)根据同学们找到的前后照应的句子,引导伏笔的写法。
(屏显: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伏笔的巧妙运用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2)在读文章,每人至少找三处伏笔。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我太怕封闭了”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热,热得像……地狱。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
科学的语言与奇妙的幻想相结合
科学的语言
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
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奇特的幻想
A.传感眼镜
B.地心探险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篇科幻小说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附:板书设计
(
珍爱能看到的,
珍惜所拥有的。
)
(
带上她的眼睛
)
(
敬业精神
)
(
珍爱美好
)
(
乐观坚强
)
(
献身精神
)23
带上她的眼睛
巩固基础
1.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睡眼méng
lóng( )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hēng( )起了一首曲子。……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lǒng
zhào( )在蒙蒙的小雨中。
2.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
B.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查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
C.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
D.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也许正在你志得意满时,新的困难与挫折已经不期而至。
B.老师要求大家做完作业后要多检查几遍,一般总能发现一些难以察觉的小问题。
C.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好了。
D.牛郎织女这对恋人,却为浩渺银河所隔,天涯海角,遥遥相望,只有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得以相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B.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二、思考探究
5.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有何作用?
6.
“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我为什么大发感叹?她为什么抽泣?
7.“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蒙眬
哼
笼罩
2.B
3.C
4.C
5.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便于叙述故事。
6.
(1)我大发感叹是因为景色半阔,沙漠已变成了草原。
(2)她抽泣是因为她被封闭在地心,常梦到草原,此刻回到梦里来了。
7.(1)可以看到停泊在地球中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
(2)可以感受到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
(3)可以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从而产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