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五、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五、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01 22: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知道漂浮、悬浮的含义;
②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③了解轮船、热气球、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②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介绍我国的核潜艇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用具】
分组实验器材: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烧杯、潜水艇模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视剧《深海利剑》中潜水艇入海的片段。
师:大家知道视频中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吗?
生:潜水艇。
师:看完潜水艇入水的片段后有什么感想?
生:场面非常震撼。
生:为我国有这样先进的军事设备而自豪。
师:我们刚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潜水艇的工作情况,你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吗?
生:潜水艇为什么能下沉到水中的?
生:潜水艇能静止在水里吗?
生:潜水艇是怎样从水下浮到水面的?
师:大家想知道的是潜水艇如何在水中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体的浮与沉》。(板书10.5
物体的浮与沉)
【新课讲解】
一、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1、猜一猜
将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这些物体浸没水中,松手后,注意观察它们将如何运动?
师: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猜想一下。
猜想
橡皮泥、带盖的小塑料瓶、鸡蛋、小西红柿、苹果、钢钉、乒乓球
生:
师:到底会怎样,我们亲自动手试一下,注意让物体先浸没到水中,再释放。
2、试一试
上浮的物体有:带盖的小塑料瓶、苹果

乒乓球

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
、鸡蛋
、小西红柿、钢钉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有哪些和你猜的不一样?
(设计意图:形成思维冲突,纠正生活中的错误认识)
生:小西红柿和苹果。开始我感觉苹果又大又重会下沉,小西红柿又小又轻会上浮,结果正好相反。
师:从这你能获得什么启发?
生: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不一定上浮。苹果的所受重力大,同时受到的浮力也大。
师:那么所受浮力大的物体一定上浮吗?刚才实验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生:不一定。鸡蛋和乒乓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鸡蛋体积大所受的浮力大,但是是下沉的。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无论上浮还是下沉都受到重力和浮力。它的浮沉情况不能只看重力,也不能只看浮力,而是要对比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因此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我们改变重力或浮力的话就应该能改变物体的浮与沉。能不能实现呢?通过实验来验证。
3、做一做
怎样使上浮的物体(空塑料瓶)沉下去?
怎样使下沉的物体(鸡蛋、橡皮泥)浮起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
师:利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准备了食盐),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4、交流展示
(1)使上浮的空塑料瓶沉下去
方法:空瓶中装食盐或装钢钉;(师:从受力的角度改变了哪个力?)
实质:增大小瓶受到的重力。
(2)使下沉的鸡蛋浮起来
方法:放鸡蛋的水中加盐搅拌;
实质:增大ρ液,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
(3)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方法:橡皮泥做成船状;
实质:增大v排,增大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5、总结:
改变所受重力G物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改变所受浮力F浮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这是刚才实验中最终浮在液面的鸡蛋,
这是我通过加食盐
最终让鸡蛋呈现的状态
。谁能说一下这两种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静止,只受重力和浮力。
师: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处于平衡状态的这两个鸡蛋,浮力和重力什么关系?
生:相等。
漂浮
F浮=G
悬浮
F浮=G
师:不同点呢?
生:一个是有一部分露出液面,一个是全部浸没液体中。
师: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若静止在液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液面,这种状态称为漂浮;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则称为悬浮。
师:悬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如果我向水中继续加盐,还能平衡吗?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什么力会增大?预想一下物体会怎样?
生:上浮。
上浮
F浮>G
漂浮
F’浮=G
师:能让悬浮的鸡蛋下沉吗?
生:烧杯中加水。
师:加水改变什么力?
生:浮力减小,会小于重力。
下沉F浮<G
沉底
总结:
上浮
F浮>G
F’浮=G
漂浮
(平衡)
悬浮
F浮=G
(平衡)
下沉
F浮<G
F浮+F支=G
沉底
(平衡)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1)工作原理:将钢铁做成
空心的轮船,增大排开液体体积,
增大所受的浮力
,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F浮
=
G物)
(2)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
m排g

F浮=G物

m排=m船+m货
师:利用浮力可以让轮船入海,利用浮力是否能让物体升空呢?
【演示实验】如何能让一个塑料袋在只受重力和浮力时上浮到空中?
生:向里面吹气。
演示向塑料袋内吹气后封住口,并不能上浮到空中。
师:为什么不能上浮?
生:里面空气和外面空气密度一样,塑料袋自身有重力,所以所受浮力小于总重力,塑料袋要下沉。
师:怎样才能让所受浮力大于所受总重力呢?
生: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使内部气体密度减小。
演示用酒精灯给塑料袋内气体加热,松手后,塑料袋上浮到空中。这就是热气球工作的原理。
2、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内充有密度
小于
空气的气体——热空气、氢气、氦气等。
3、潜水艇:自主阅读短文《
潜水艇的浮与沉》,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潜水艇的潜水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学生实验】用自制的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的浮沉。
学生生观看视频片段《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历程》,点燃了爱国主义热情。
师: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军事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发展。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我们也绝不允许外来势力的任何欺负。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10.5
物体的浮与沉
结果
1、上浮:F>G
ρ液体>ρ物体
漂浮:F=G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前提:完全浸没
2、悬浮:F=G
ρ液体=ρ物体
在任意深度静止或匀速直线
(V排=V物)
3、下沉:Fρ液体<ρ物体
沉底:F浮=G-N
【教学反思】
我本着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创造了一个宽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探究科学性体验,从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但还存在遗憾,由于教学环节安排紧凑,有些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分组讨论,几位学生不能理解一些实验现象,不能做推理,不能深入剖析。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轮船、热气球、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分析受力
总结规律
应用力与运动关系,比较F浮和G物的大小,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改变v排
改变ρ液
改变所受浮力
改变所受重力
由潜艇入水提出探究问题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实际应用
拓展提高
实验探究
形象感知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改变液体的密度ρ液
改变排开液体体积v排
最终状态
F支
最终状态
最终状态
最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