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地理《富饶文明地----陕西省》
一、课堂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水平表现
1级
2级
3级
4级
知识目标
定位陕西省的位置范围
记忆
定位陕西省的地形区
记忆
归纳陕西省三大地形区的自然特征
理解
比较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原因
应用
评价
分析陕西省特色文化古迹并分析原因
评价
分析陕西省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应用
评价
能力目标
归纳区域自然特征的方法
迁移
比较区域内自然条件差异的方法
迁移
归纳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的方法
迁移
评价区域发展特色的方法
独操
情感目标
形成人地协调的区域差异观
价值化
重点难点
1、结合地图,分析陕西省的地形特点。
2、渭河平原发展的有力条件的分析。
3、通过对陕北红色文化的介绍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策略
采用图像、概括、比较、例证、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原理规则性内容。
三、学习时间
本节教学内容用1课时。
四、主题活动:
富饶文明地
----
陕西省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广东人眼中,我们国家的南北方界线在哪里吗?那么从地理专业角度来看,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应该是哪里呢?
部件1:一山分南北,十里不同天
读图:中国行政区划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陕西省地形图
情境:秦岭山脉所在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之便。由于秦岭的地理意义,陕西省内秦岭南北两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
问题:1.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处在什么位置?(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定位地理事物的能力)
2.这样的地理位置,为陕西省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素养培养点:观察与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
描述秦岭山脉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归纳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特征特征,并分析形成自然原因。(素养培养点:观察地理事物、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部件2:内陆鱼米乡,绿水青山秀
读图:陕西省地形图、汉江谷地农业景观图
情境:陕西省从南到北分为三大地形区,秦岭以南的陕南秦巴山地仿佛是陕西的一只脚伸进了南方,这里绿水青山,稻米飘香,油菜花金黄,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问题:1.在图中找出秦巴山地的地理位置,描述你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并归纳其自然特征(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定位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2.在图中找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归纳其水文特征,并描述汉江谷地的自然特征(素养培养点: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3.分析汉江谷地的自然条件与耕地类型及主要农作物的关系。(素养培养点:分析单要素地理事物关系的方法与能力)
部件3:八百里秦川,华夏文明源
读图:陕西省地形图、渭河平原景观图、陕西省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景观图、陕西省著名高校景观图、陕西省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图、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图、陕西省主要旅游景点及铁路分布图
情境:秦岭北麓的渭河平原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这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自然条件优越,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问题:1.在图中找出关中盆地的地理位置,描述关中盆地的自然景观,并归纳关中盆地的自然特征(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定位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2.关中地区的面食享誉全国,这里有哪些代表性食物?反映了怎样的农业特色和农业生产条件?(素养培养点:归纳地理特征及地理事物间关系的方法与能力)
3.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如果去陕西旅游,有哪些著名的历史遗迹?(素养培养点: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4.这里还是全国科技科研人才聚集的地方,这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素养培养点: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5.美丽又美味的陕西非常吸引人,要到这里去玩,我们可以怎么去呢?请分析陕西省区位对交通的影响。(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定位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6.请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科技水平、交通区位4个方面,为“八百里秦川”写几句简短的代言词。(素养培养点: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检测:
课本P65活动题(素养培养点:对比分析地理区域差异的方法与能力)
全课小结: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承接西部的区位之便,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自南向北分为三大地形区,其中陕南的汉江谷地和关中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