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升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卷Ⅰ(选择题,共30分)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2019·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
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2.(2019·新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
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3.(2019·河南)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面印证了卡特预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4.(2019·贵阳)下列科技成果,标志着新中国在医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A.提出“自然选择”的学说
B.发现了青蒿素
C.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
D.发现了青霉素
5.(2019·广东)下表信息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6.(2019·福建)
表格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7.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
命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促进自主研
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下列属于
这一时期中国的高科技成果的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顺利通车
C.“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D.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8.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成功返回地面。这表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A.第二个
B.第三个
C.第四个
D.第五个
9.2008年9月28日晚,“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出舱,这标志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刘伯明
C.翟志刚
D.景海鹏
10.如果要给《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两弹”成功研制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粗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一号”卫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请你指出我国航天事业喜报频传的原因有哪些( )
①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②科技人员的钻研、探索
③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国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右图漫画中的生活理念被国人普遍认同,
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D.改革开放的深化
13.下列有关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食消费的比例下降
B.肉食、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C.饮食结构单一化
D.食品日益丰富
14.(2019·河南)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5.(2019·呼市)1862年清政府开设京师同文馆后,新式学堂在各派别的主持下不断建立。请判
断下列学堂建立的先后顺序( )
①北洋西学堂
②南洋公学
③福州船政学堂
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
16.(2019·福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材料二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摘编自杨照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并概括表格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2分)
(3)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相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防军事工业建设成果显著。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3分)
17.(2019·山东)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
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6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1分)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材料二
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2分)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1950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同学信闭公封一的学同关留给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第三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2分)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
议?(2分)
18.(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
12.7万千米,高铁里程2.5万千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
“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3分)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2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卷Ⅰ
选择题
1-5
ABDBB
6-10
AABAA
11-15
ADCCC
卷Ⅱ
非选择题
16.(1)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取得一定成效。
(2)开创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科技发展达到新高度;中国的宇宙开发为人类的和平
发展做出了贡献。(答出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3)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力更生。(答出符合题意的3点即可)
17.(1)家国情怀:感恩,担当,爱国。(答出1点即可)主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或官兵同苦共苦),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答出其中2条即可)意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硫柱。
(3)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建设新中国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敌视新中国。倡议:号召留学生回国建设新中国。
18.(1)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
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