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准备题,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200×3 2000×3
12×4
120×4
120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6,出示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板书:280×3=________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4.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5.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加深理解。
(1)试计算1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问,同桌可以讨论。
提问:竖式中,乘得的4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
(2)设疑。
教师:160×5=8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积有2个0呢?
7.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应用提高
(1)游戏:我当小老师。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分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6:280×3=840(元)
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这种定式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时感觉有困难。为此,在课前可铺垫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由此再引出例题280×3,并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