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16:59: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会用证据证明。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纬线等。
(三)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从诗词出发,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学生结合对日常生活地理知识的积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学生思考,讨论,谈看法。
地球的形状
1、阅读P16并回答:当时的两种错误认识
“盖天说”------“天园地方”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2、学生阅读P17“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讨论:
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行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什么形的?
自主阅读,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并标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地球的形状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对学生举出实际中的例子进行演示验证分析
学生讨论后归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证据一:登高望远;证据二:海边望船;证据三:月食现象;证据四: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据五:卫星照片(最科学、最直观的证据)
过渡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组织学生谈心得说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畅所欲言,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喜悦(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有多大
阅读“地球有多大”内容,完成以下要求。1、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识记。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学生学会描述并识记以下内容1、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想了解地球的全貌会难,太抽象,怎么办呢?(于是人们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着想象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对地球仪做初步把握
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认识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
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结构,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我补充了:地球形状的有关证据,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检测
见《同步练习卷》及《经典例题卷》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1课时)
地理湘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新知讲解
(1)我国周代的“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新知讲解
(2)我国东汉时期张衡提出的“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新知讲解
麦哲伦
麦哲伦的船队
(3)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新知讲解
麦哲伦环球航线图
新知讲解
(4)1961年4月16日苏联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加加林
加加林登上月球
新知讲解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眼中的地球
新知讲解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天圆地方(直觉)
天圆地圆(臆想)
麦哲伦环海航行(证实)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新知讲解
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新知讲解
2、能说明地球可能是球体的现象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新知讲解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挡住月亮,你能根据月食照片推测地球的形状吗?
新知讲解
考一考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课堂练习
1.人类首次证明是球体可能是球体的探索活动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C.人类首次登月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答案】A
【解析】知识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地,通过现实探索,首次证明地球可能是个球体。故选A。
2.能直观描述地球真实形状的是
【答案】D
【解析】知识点:地球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自东向绕地球一周,又回到出发地,说明地球可能是个球体。故选D。
3.通常用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描述地球大小,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表面积为
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为

【答案】5.1亿
6371
4万
【解析】知识点:地球的大小
通常用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描述地球大小,它们依次为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是

【答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测量计算,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作业布置
1.下列资料,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海面上,由远及近行驶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说海面
A.是水平的
B.是曲面
C.不断上升
D.不断下降
作业布置
读某校应急疏散线路图,完成4~6题。
4.教室1、教室2学生疏散方向为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5.教室1距最近安全场所约
A.5米
B.10米
C.50米
D.100米
6.应急疏散时应
①争先恐后
②有序疏散
③听从指挥
④严防踩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位于
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归线
4.读地球仪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是地球自转轴叫
,它的一端始终指向
附近,
(2)b、c分别代表


(3)d、e分别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