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船和重返地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区别载人飞船、航天飞机
2.了解载人飞船的结构
3.了解火箭的外形形状及其作用
4.?了解载人飞船高速返回地球存在的危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讨论学习活动,知道火箭设计成流线型是 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通过“神舟”号的结果观察,知道载人飞船的结构
3.通过观看视频,知道航天器返回地球时会遇到的危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神舟”号的太空旅行事件,关注我国航天事业,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了解我国航天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3.?体会到载人航天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危险的事业,需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载人飞船的结构
??2.?保护航天器的方法
难点:载人飞船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复习引入 回忆
播放资料
观看并思考
提问:万户想利用力的什么原理 来飞天?
展示“火箭”的图片
观察并思考
1.各种火箭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2.为什么火箭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
展示载人飞船图片
观察
1.“东方”号和“神舟”五号简介
2.载人飞船结构
①服务舱:在太空展开的工作的场所。
②返回舱:飞行上升、返回时航天员乘坐的舱段。
③推进舱:飞船的动力装置,有④太阳能电池板
展示航天飞机图片
聆听
交流知道的有关载人飞船的资料 简介
重返地球
总结
学生观看录像:从画面中寻找(聆听)载人飞船重返地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归纳:载人飞船表面温度过高,会被烧毁。
学生观察图片:试从图片中找出 保护载人飞船避免高温烧毁的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避免载人飞船烧毁的有效措施。 教师复习“摩擦生热”,适时提问:“载人飞船重返地球时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播放录像。
教师提示图片中展示的防热材 料(防热罩)和降落伞。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一节的课程,主要在于学生对航天知识的拓展认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返地球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航天员的献身精神。虽然我在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上比较紧凑、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来抓住学生的关注,教学教态比较自然,但是语调方面还可以有所改进,争取做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使教学更有感染力。在重返地球的这个环节上,还可以进行提升,这一节的内容涉及的物理知识比较多一些,我应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适当加入更多的有关神舟“五号”的事后花絮,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