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目标导航(明确目标 把握方向)
1、掌握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
2、知道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理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3、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历史原因,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自主预习 展示成果(提前预习 探索新知)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年9月。
2、地点:----------。
3、主要内容:(1)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评价: (1)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局限: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的总路线。
2、“大跃进” 运动 (1)时间:---------年。 (2)主要标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3)核心内容:全民---------------的群众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展: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办起了----------------。
(2)特点:“------------”,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4、后果:由于违背-------------,-------------、---------------、----------------、“-------------”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时间:1960年10月到--------年底。
2、方针:--------------、-------------、--------------、----------------。
3、意义: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理积累了新的经验。
*当堂达标(要点追踪 各个击破)
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A、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0年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56年中共八大
2、下列为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论十大关系》B、“三反”“五反”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3、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三大改造”
4、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三大改造”计划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C、“大跃进”的浮夸风 D、土地承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材料题
6、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会(中共八大)还强调,在经济建设中既要反对保守,又要反对冒进,贯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材料二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请回答:
材料一中强调的方针在实践中是否坚持下去了?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所指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与材料一中强调的方针是否一致?请加以说明。
从中共八大形成的正确方针到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二 农村有的地方宣布把社员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所有费用都包下来,打算两三年就“过渡到共产主义”……一个典型做法就是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我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楼是什么?这一主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