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和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
水桶、厚海绵、小铁球、斜面、条形磁铁、推门、条形的厚纸条、乒乓球、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
今天带同学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车之国——荷兰,出示视频。
(1)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图片,荷兰——风车之国,你知道荷兰人是利用什么力来为人民造福吗?
2.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有关力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从他们的分享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汇报
。
2、新课
1.力在哪里?课件出示:帆船在海面上的图片
(1)什么力使帆船浮在水面上?(浮力)
(2)什么力推动帆船向前进?
(风力)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力,什么力?(板书:无处不在的力。)
三、探究活动:
活动1:力的作用
1.
同桌之间体验“推手”游戏。
(1)听老师口令,同桌之间双掌相对,老师左手面的同学先稳住不动,右面的同学轻轻推;然后右面的同学稳住不动,左面的同学推。活动中注意自己的感受。
(2)交流感受。
(3)小结:你推我,我也在推你。
2.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活动。
(1)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2)汇报。
(3)小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进行“压海绵”、“用磁铁改变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的活动。
(1)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压海绵,我们要注意观察: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2)交流、汇报发现和感受。
(3)结论: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4)用磁铁改变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的实验,老师演示,小铁球在斜面是什么状态?(运动)
(5)用磁铁能否改变小铁球的运动状态?
(6)不同的方向验证,磁力使小铁球由运动变成静止。
(7)结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老师在桌面上演示篮球运动状态,什么使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小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有哪些?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6.每一种力都有什么?(大小、方向)
7.力的单位“牛顿”,用符号表示是“N”。
(1)为什么力的单位是牛顿呢?为了纪念他。
(2)牛顿简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在光学,力学,数学,经济学领域都有自己的发明。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热爱读书,爱思考,喜欢做科学实验,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同学们只要你梦想,不断地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成功,也许我们在座的各位将来也会出现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或者物理学家。
活动2:弯道“竞走”。
1.请学生读弯道“竞走”竞赛规则。
2.完成实验记录单,说说你是怎么控制球的?
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
5.小结: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40页,说说图片中的人们分别用了哪些力?同桌讨论完成学习单统计生活中的力。
2.汇报。
3.小结: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
5、总结:
考难同学们的时刻到了
1.
课件:下图中的物体分别受到了什么力?
2.
课件:下面这些活动中,力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请一名学生模仿打乒乓球运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力的作用。
4.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6、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
力:相互作用
发生变化
种类:风力、水力、浮力、弹力
大小
方向
单位:牛顿(N)
7、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查阅各种资料,拓展学生科学学习的知识面,努力把难懂的科学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小学科学课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到科学离我们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备完课,我又认真地准备实验材料,好的实验对学习要掌握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具准备的充分,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浓厚。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的主人。科学课上随时迸发出新知识的火花,可以看出孩子平时都是爱读书和学习的,知识很广,学生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予以鼓励。我认为科学的讲课有很多不定因素,课堂应随着学生变化适时调整,小组活动,一名学生拿出了一块橡皮泥,我不动声色地收到手中,进行本节课总结环节时,我拿出它进行各种变化,让学生总结出力使它的什么发生变化?虽然这在讲课之前是没有写到教学预设中的,但是我觉得这是讲课中迸发的火花,我们细心抓住它成为一个教学点是个亮光。还有一个观看乒乓球力的作用,我也临时适当调整让班级一个经常练习乒乓球的学生给同学表演。课堂上学习气氛越发浓厚,每个学生更爱科学,我想也就达到了学习科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