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6 桥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1 07: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路第3课《桥》。
教材分析: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桥梁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设施,而“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桥梁为什么可以建得那么长”等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桥梁模型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他们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素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不同结构、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结构等方面并不相同。
难点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教学准备:同学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或模型,每小组准备两个字典,6张卡纸,若干硬币、尺子。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看谁先猜出来。出示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
板书课题:桥
2、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同学们对桥也有一定的了解,那现在就请大家分小组介绍我们每组收集到有关桥的资料,简单的给大家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桥,有什么特点,你在哪见过这种桥?
5、将孩子们找到的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分类。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桥,这些桥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们分个类吗?(可以从用途、形状、材质等方面进行分类。)
6、通过桥的图片观赏让学生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问题:我们所见的桥形状是一样的吗?虽然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属性,是什么?这个属性跟桥的形状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谈话: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桥梁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要建不同形状的桥呢?那么请你猜测一下,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
2、交流: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吗?到底谁的承受力大,谁的承受力小,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得怎么样?请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
3、师:领到材料后,大家可以打开看一看,我们有五张卡纸,这些卡纸可以通过同学们的想象,设计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桥面,有哪些形状,大家可以现在讨论一下,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桥,动手折一折。
4、师:折好的卡纸用来做桥面,桥墩用字典来做,重物用一元硬币来代替。在做之前,同学们想一想,要比较这些桥谁的承受力大,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较?引导各研究小组相互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和补充。???
5、汇报交流,提出注意点:桥墩的距离应该一样;纸的厚度、大小一样;只能用一张纸;折过的纸不能再用,每一种形状用一张纸;重物都用一元硬币,在放置硬币的时候,都要放在桥面的中间,叠起来放。在桥面下塌没有超过一厘米的情况下记录硬币的数量。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读一读。
6、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开始实验吧。??
7、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8、分组汇报试验结果。?
9、什么原因使它们的承受力不同呢?
10、通过记录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也是不同的。平面形承受力最小,“L”形承受力大于平面形,拱形承受力大于
“L”
,“W”形承受力最大。
11、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增大桥面承受力的方法:1.缩短桥墩之间的距离;2.多加一个桥墩;3.把桥面的结构做复杂、坚固一点。
11、完成课堂练习。
三、总结、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今天所学,大家看一看我们家乡的桥,有认识的吗?能不能说出他们都属于哪种类别的桥?我们美丽的家乡还需要一座美观结实的大桥,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用我们的创意和智慧把我们心目中的桥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