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小专题三 细胞的分化 衰老 癌变与细胞工程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细胞的分化 衰老 癌变和凋亡的理论与应用
1.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比较
项目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原理 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特点 ①持久性:细胞的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②稳定性和不可逆性;③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②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结果 形成形态 结构 功能不同的细胞 形成新的个体
大小
比较 细胞的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 细胞的全能性有大小之分: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关系 ①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②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越小
特别提示: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归纳
(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离不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是机体功能协调的基础,离体后的细胞可以发生逆转,如部分植物生长点细胞
(2)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难表达,但有例外,如配子的分化程度虽然较高,但全能性却较易表达
2.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主要是脂褐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体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的凋亡 坏死和癌变的比较
项目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细胞癌变
与基因的关系 是基因控制的 不受基因控制 受突变基因控制
细胞膜
的变化 内陷 破裂 糖蛋白等减少,黏着性降低
形态
变化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细胞外形不规则 呈球形
影响
因素 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电 热 冷 机械等不利因素影响 分为物理 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
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有害 有害
【典例1】 (2009·安徽理综)细胞的分化 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各组织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衰老,同时也有新细胞的产生,可见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失控,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形成的,不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知识总结] (1)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及衰老一样,是细胞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活动,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对机体不利;(2)在细胞的分化 衰老 凋亡及癌变过程中,只有细胞癌变时才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化,其余过程均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互动探究1】 (2011·南昌调研)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C.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
D.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细胞癌变,则其代谢增强
[答案] D
[解析] 衰老的生物体内,也有细胞产生;癌变的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分化不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但能增加细胞的种类;细胞坏死后,代谢停止,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即分裂旺盛,代谢增强
考点整合二:植物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过程
(3)应用:①快速繁殖;②培育无病毒植物;③生产药物 食品添加剂 香料 色素和杀虫剂等;④制造人工种子;⑤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等
2.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用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物体的方法
(2)原理: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3)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去除细胞壁,原因是细胞壁阻碍了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目前最常用的去除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也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用纤维素酶 果胶酶等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是利用离心 振动 电刺激等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等试剂作为诱导剂诱导融合
(5)过程:两种不同品种的植物细胞A B进行细胞融合的过程如下:
(6)意义: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拓展了用于杂交亲本组合的范围,培育的新品种能表现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表达双亲的性状
总结提升
1.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只来自一个亲本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有性生殖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无性生殖
(3)植物激素能影响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过程: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共同使用时,能强烈地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 植物激素还会影响到再分化过程中芽和根的发生: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高时,有利于芽的发生;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低时,则有利于根的发生
2.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个体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但其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2)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是随机的,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融合时会形成3种融合细胞,即AB型 AA型和BB型,其中AB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所需要的杂种细胞,其余两种应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被筛选出去 植物A B如果都是二倍体,则杂种细胞中含4个染色体组,称为异源四倍体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杂种植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让杂种植株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典例2】 (2010·全国新课标)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 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____,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____ 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________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的污染
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
微生物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____,而与_____________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 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脱落配 2,4-D)
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 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能 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逐渐减小
先增加后下降
不能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________(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降低
【互动探究2】 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错误的说法是( )
A.可以突破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而得到种间杂种植株
B.使用聚乙二醇可以诱导两种愈伤组织细胞直接融合
C.此项技术往往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待融合细胞
D.植物组织培养是实现体细胞杂交的最基础的技术手段
[解析] 由于愈伤组织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阻拦了细胞膜之间的融合,因此使用聚乙二醇是不能诱导两种愈伤组织细胞直接融合的
[答案] B
考点整合三: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胚胎移植和核移植等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2.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2)应用: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 干扰素 单克隆抗体等;用于检测有毒物质;用于某些移植,如取烧伤病人的皮肤通过培养来进行皮肤移植
(3)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但有极少数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4)细胞系:当细胞株传到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 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3.动物细胞融合
(1)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的方法类似 还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3)过程:细胞准备—→细胞融合—→杂种细胞选择—→杂种细胞克隆
(4)最重要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
4.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用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 特异性强的抗体
(2)原理:利用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和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的特性
(3)过程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后代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接种和试管苗转接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操作,以避免微生物(杂菌)污染 (3)微型繁殖培养基中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可以分别诱导根 芽的形成 使用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可以抑制试管苗的生长
(4)(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 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但由于该时期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量较少,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在蔗糖浓度为1%左右时,单株鲜重达到最大,此时有机物的量满足自身最佳生长需要
总结提升
1.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
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增殖
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成分主要是矿质元素 蔗糖 维生素 植物激素 有机添加剂 液体培养基,成分主要是葡萄糖 氨基酸 无机盐 维生素 动物血清
结果 培育成植株 培育成细胞株或细胞系
应用 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 生产药物 制造人工种子 培育转基因作物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品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增殖
融合前
处理 酶解法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诱导细胞融合 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开再诱导融合
促融
方法 物理:离心 振动 电刺激;化学:聚乙二醇(PEG)诱导 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同,还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用途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等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经过两次筛选,但其目的不同 第一次筛选是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之后,因为有三种融合情况(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只有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才是需要的杂种细胞 第二次筛选是在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两次筛选都需要选择性培养基
(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三个环节:一是抗原刺激,这是产生抗体的必要条件,受到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二是细胞的融合,需要诱导剂 和植物细胞的诱导方法大体相同,又增加了一种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的方法,即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为诱导剂 三是对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可以在小鼠的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也可以在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
【典例3】 (2010·四川理综)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 D
[解析] 过程④产生的单抗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故其全能性较高;过程②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因从小鼠体内获取的Y细胞(浆细胞)种类不单一,与X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种类也不单一,故过程③需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产生抗H1N1病毒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点拨] 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综合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及单抗的制备,试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Y细胞种类的正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互动探究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答案] D
[解析] 由于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时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项错误;克隆培养法在培养时,由于所有子代细胞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B项错误;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能无限增殖,C项错误;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癌变的特点,可进行传代培养,D项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属于容易题 得分的关键是详细具体掌握教材中的重要结论
高考链接
1.(2010·浙江理综)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 芽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且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对形成根 芽的影响不同 本题中的无根幼苗本身就能够产生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能够促使基部细胞脱分化 再分化出根来,所以会出现B项现象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有无及不同配比对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属难题 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幼苗本身也能够产生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否则很容易误选C项
2.(2010·江苏生物)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ZZ2]错误的是( )
A.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答案:B
解析:进行胚胎移植前需对受体母羊和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它们具有相同的生理环境;胚胎分割应选择桑葚胚或囊胚时期的健康胚胎;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可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从而发育出多个个体,增加了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了胚胎工程的过程和原理,属于识记层次 失分点是对相似概念的辨析不到位,如同期发情处理和超数排卵 原肠胚和囊胚等
3.(2010·江苏生物)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操作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 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
A.胚胎移植技术 B.胚胎干细胞技术
C.单克隆抗体技术 D.基因治疗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途径有:导入正常的基因(基因治疗技术);提供和修复受损伤的神经元(胚胎干细胞技术);降低β-淀粉样蛋白体的含量(单克隆抗体技
术) 而胚胎移植是为了获得优良个体,不能用于治疗该病
点拨:该题考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应用层次,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整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分析治疗该病的途径
4.(2010·浙江理综)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 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 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和____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 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 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 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CO2浓度过高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
提高
适当提高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解析:(1)图甲中自变量有两个:一是光照强度大小,二是是否加蔗糖 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指真正光合速率 相比之下,不加蔗糖的试管苗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较高 (2)b-c段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CO2浓度上升缓慢肯定是呼吸速率慢,温度和CO2都会影响呼吸速率,温度不变,只能考虑CO2浓度过高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说明试管苗光合速率远远大于呼吸速率 d点CO2浓度低于大气,CO2浓度已成为限制因素,该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打开瓶塞,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提高
(3)本实验的核心是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提高光合速率,从而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长短与强度 光的成分 温度 水分 无机盐等,从本题的变量来看只能考虑无糖培养基 适当提高CO2浓度和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其他因素都是适宜的 相等的,不是变量,不予考虑
点拨:本题以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为情景,通过学生识图 分析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中等难度 解决该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注意识图,结合学习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运用专业化名词术语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