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生字,能默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得”,能够区分并正确使用“秤、称”。?(语言文字符号的机械记忆)?
???2、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技巧地训练)?3、能说出故事说明的道理,通过课文意思的理解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学会用“先……再……然后……”按照一定做事顺序说一段有条理的话。(课文内容理解和知识技能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说出故事说明的道理,通过课文意思的理解能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课文内容理解和知识技能运用)?
三、任务分析?
终点目标:能说出故事说明的道理,通过课文意思的理解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
起点能力: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理解文意。?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目标环节,出示课题,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1.辨析、理解“秤、称”。?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有趣的新课文,请个小朋友读读课题。(指名两个),嗯,这个后鼻音你们俩都读准了。?
?师:(出示图片秤)这个你认识了吗??秤是用来干嘛的???
师:那同学们能够会区分这两个字吗?谁来填一填。?
完成练习:妈妈拿来一杆(???????????),去(??????????)苹果。
?2.会用这两个字,你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吗?学写“秤、称”?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禾”字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左右结构),再仔细观察一下左右关系呢?(都是左窄右宽的)?
范写:这两个字书写的时候,都要注意左窄右宽。“禾”字旁要写在田字格左半格,捺要变成点,注意避让。“秤”是一种非常公平的测量工具,所以右半边是一个“平”,起笔不要太高,要略低一点,两横要平,第二横要在横中线,穿插到左边。竖写的时候要拉得长一点。?
?????“称”左边同样要写得窄、长。左右等高,右边“尔”的撇要穿插到横的下面,注意横钩不要太宽,钩要快,竖钩要直。?
二、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是谁称象?通过这一问题带出人物和时代背景,简单介绍。?
曹冲——曹操的儿子,年幼时十分聪明。?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检查预习情况。?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
1?.出示:船舷??秤杆??宰大象(要求读准字音)?
杆是多音字,短而直的棍子读第三声,比如有:笔杆、枪杆;长的直的棍子就读第一声,比如我们操场上高高的旗杆、走廊里的栏杆。(齐读)?
“宰”有杀、砍的意思,一般指的是杀牲畜。课文中说的“把大象宰了”,老师在这里改成“宰”大象,谁能再用“宰”来组几个词呢?平时我们常说的有“杀猪宰羊”、“宰杀”?
2.出示词组:一头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一艘船(正确使用量词,拓展)?
师:你发现这组词组有什么共同点?(都正确使用了量词。你也能正确使用量词吗?)?
3.出示句子:得【dei】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谁能读好这个句子?你真了不起,能把“得”这个字读正确,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表示必须、必要的时候就读děi。你还知道它的其他读音吗?(dé和de)???师:“de”一般在句子中出现,比如:同学们现在课上得很认真。XXX坐得很端正。
?四、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古时候,(????)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起去(????)。大家想知道大象的(????),纷纷议论称象的方法。(?????)想出了称象的方法,最后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同学们真是会读书,已经能够读懂了课文。知道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精读课文?
1.学习1-2小节,指名朗读。?
(1)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课件出示描写大象的句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完成表格)?
师:(出示图片)看,大象的身子为什么像一堵墙?(又厚又结实)?再看,大象的腿像怎样的四根柱子?(又粗又壮)?
大象大得很,重得很。你能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
????(3)曹操喜欢这头大象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读出来,(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齐读。?
(4)此时,大家对这头又高又大又重的象非常感兴趣(引读)——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大家对大象的重量充满了好奇,你想知道吗?(想)通过朗读评价,指导读出好奇感。???
?2.学习第3小节?
(1)引语:(出示课文)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曹操的官员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生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
????师: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板贴)?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师: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板贴)?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师:曹操对大臣们提出的这两个方法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了??????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曹操一边摇头一边心里会想什么呢?(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心想……)??????师:是啊,随行的文武百官想了这么久,想的办法都行不通,(板贴:行不通)曹操一定是又气又急。??
3.学习第4自然段。??
(1)最后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2)曹冲是怎样来称象的?请生朗读。他用5句话就介绍清楚了称象的办法。?
4.(1)师:第一步:出示演示用的“船”,先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再把“象”赶出,往“船”上搬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的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大象不能切成一块一块地称,但是石头可以一块一块地称,所以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
(2)课文中用了哪几个字或者词,一下子就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清楚了。(板书:先……再……然后……)?
(3)师:谁能一边看着这动画,一边也来讲讲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请你也可以用上“先、再、然后”。(学生边说边概括,板贴:“装象画线”,“看线装象”、“称象知象重”)(齐读板书)?
(4)总结写法:我们在讲述时用上了“先……再……然后”这些承接词,就清楚、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称象的办法。我们平时说话也是这样的。按照一定顺序说话,可以用上一些承接词,能使话说得更有条理清楚,使别人更容易听明白。?
5.学习第5小节?
(1)齐读第5自然段,曹操对这个办法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果怎样???师:“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请生表演)??师:为什么说“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因为一开始就觉得能够成功,事实上也的确成功了)。?指名读。齐读。?
6.总结?
(1)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大臣们两个办法比起来哪个好??
(2)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师:曹冲的这个办法可真是绝妙,既不用把大象宰了,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提不动大秤。曹冲的办法实在是太巧妙了!?
(3)你们觉得曹冲聪不聪明?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读出曹冲是非常非常聪明的??比较:?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两个句子有何不同?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太小了,你们想想这些大臣们要多少岁了?你们现在几岁?这么多才智过人的文武百官都想不来的好办法,居然被曹冲这个7岁娃娃想出来了,曹冲实在是太聪明、太了不起了。?)指名读。?五、总结?
大家喜欢这样智慧的曹冲吗?请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文原文?
????中国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了。”???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