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8页。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三)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难点
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过程:
1.猜谜语:
心细如线,胸杯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猜一日常生活用品。(蜡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2.活动一:拉瓦锡实验。
同学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发现这些东西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3.活动二:蜡烛的变化。
1.
观察燃烧前的蜡烛。
①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闻气味。
②学生两人一组观察蜡烛,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颜色
气味
状态
长短
观察记录
2.
观察燃烧中的蜡烛
①下面我们要点燃蜡烛,你认为点燃时要注意什么?
如果不小心失火了,赶快用老师准备的湿毛巾来灭火。点燃其中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示范)做好记录,并准备交流,赶快实验吧!
②学生观察并记录。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固体蜡受热变成液体蜡,液体蜡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像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学过的可逆变化过程。它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变化。)
3.
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
蜡烛燃烧后有什么变化?
(变短了),说明它被燃烧了,猜一猜: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请看实验步骤,大家读一读。
①将少量澄清的大喊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水滴。
②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
③观察杯壁上石灰水水滴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板书新物质)
实验时请注意:
①将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倒入大烧杯内淌一淌,使大烧杯壁上留下石灰水滴。
②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间不宜过长,观察到现象即可放下。
③观察完请轻轻吹灭蜡烛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你们知道这个新物质是什么吗?
读课本第58页的“拉瓦锡的研究”。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这种新物质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变化,二氧化碳还能不能变回蜡烛呢?(不能)。这种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蜡烛燃烧后就不见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现在还认为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吗?
在自然界里有的变化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有的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吗?
板书设计:
燃烧的蜡烛
加热 固体→液体(形态变化)可逆的变化过程
冷却 液体→固体(变短)
点燃→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化学变化)不可逆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