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小练习(2)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从原有情景或题目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应用题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多彩而丰富的空间,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愈来愈重视学生“四能”。因此,从现实生活或给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被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特别引起注意。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应用题,简单的乘加、乘减应用题,也已具备了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用三位数的加减法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小练习2)
直奔主题
二、探究过程 1. 第1题
1)出示:小胖原来有77颗贝壳,今年又在海南岛捡了25颗贝壳,现在小胖共有多少颗贝壳?
2) 问:认真读题,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自己列式解答
77+25=102(颗)
答:现在小胖共有102颗贝壳。
3) 师: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我们还可以提哪些问题? 小结:通过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尝试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解决了问题。
2. 第2题
1) 出示:小亚一年级时收集了286张邮票,二年级开学到现在收集了159张邮票。小亚从上学开始到现在总共收集了多少张收集?
2) 师:自己认真读题,明确信息、问题各是什么?独立解答 交流:
286+159=445(张)
答:总共收集了445张邮票。
3) 师:现在老师再增加一个信息:“这些邮票中有350张是用过的,其余没有用过的的”我们根据增加的这个信息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
3. 第3题
1) 出示:植树节,一年级有258人参加,二年级有161人参加
2)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自己独立解决。 交流汇报
3) 师:小巧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女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小结:同一道题,只要信息或问题发生改变,就会是另一道题,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根据相应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学生认真读题审题 指名汇报
记录下你们提出的新问题,并解答
预设:原来贝壳多还是今年捡的多?
原来的贝壳比今年捡的多几个?
今年捡的比原来的少几个?
……
认真读题,明确信息
学生独立解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
A、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
B、二年级比一年级少参加了多少人?
C、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女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 D、二年级后来又来了一些人,这时两个年级的人数正好一样多了,二年级又来了几人?
培养审题的好习惯
有效拓展
再次进行有效的拓展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扩大视野、开阔思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0第4、5题。
(1)学生认真读题、审题。
(2)反馈交流、订正。
(3)师评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