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古诗八首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古诗八首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17:3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课后古诗八首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理解诗意
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呼啸。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竹林深处幽深寂静,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练习: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读诗歌
话说情景
理解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
体味感情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
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朗诵诗歌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求:
节奏要轻缓
语调要轻扬
语气要沉郁
练习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路漫漫
泪不干
无纸笔
报平安
涉边塞,思故乡
捎口信,话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表达了诗人远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情怀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家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泊秦淮
>>
作者:??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
写作背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
,作者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
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韵译】:?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
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
讽,讽刺效果颇好。?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练习: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