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电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1 15: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1课
电池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
2.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的小灯泡的亮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3.搜集、整理关于电池种类和用途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依据一定的事实。
2.体验自己制作电池的乐趣。
科学知识
1.
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知道电池有多种多样(电能来源各不相同,可为今后能量转换积累感性认识),并了解电池的用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伏打电池;废旧电池的危害)
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酸性水果(或者白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源,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电池,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它?
二、新授:
㈠、各种各样的电池:
1.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并完成课本64页下部表格的填写。
电池种类
用   途
关于电池我还知道



纽扣电池






……
(教参上按电池成分分为碱性、锌碳、锂锰、氧化银、锌空等电池,学生不容易分清,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外型的区别大致区分)
2.
交流探讨:
⑴、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情况,你有哪些发现?)
期望学生能够产生的感悟:
a.电池的种类很多。(很多物体都能储存电能)
b.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电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⑵、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吗?废旧电池随意丢弃,却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观看:CAI课件介绍废旧电池的危害。
讨论: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废旧电池呢?(垃圾分类处理)
3.最初的电池——付打电池
  人类最好的电池是什么样呢?阅读65页资料。
  伏打电池的结构是怎样的?(锌、铜、酸性液体)
㈡、制作水果电池
1.伏打电池的结构居然这样简单,真的可以产生电流吗?我们也来试一试!
2.出示材料:我在实验室里找到了许多锌片和铜片,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酸性的呢?(捂住腮帮子,提示学生去联想相关酸性食品)
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醋、酸梅、柠檬、橘子、西红柿等
3.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电池”产生了电呢?
a.舌尖尝(注意卫生,酒精消毒)
b.发光二极管
4.提示实验中注意事项:
a.制作水果电池时,制作水果电池时,铜片与锌片应隔开一定距离插入选定的材料中,不能互相接触。
b.注意区分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演示)在连接实验装置时,强调铜片连出来的导线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锌片连出来的导线应该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下位参观其他小组的制作情况。
三、小结,布置下次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小灯泡、1.5伏干电池、导线)。
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
小灯泡、1.5伏干电池、导线
画有若干简笔干电池和小灯泡的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电池,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就数这种1.5伏干电池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它。
二、新授
㈠、观察电池
1.干电池大家都很熟悉,对吧?那你能说出电池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同组同学手中的电池都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吗?
2.分组观察,并做好简捷的记录。(教师巡视过程中若有小组出现短路现象,马上向全班同学做出警示)
3.汇报交流:
说一说同组电池的区别
学生可能的发现:颜色、型号、厂家制造商等
同组电池的相同点
学生可能的发现:
a.都有正负极标记;
b.有相同结构(教师简笔板画,并要求学生说说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㈡、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1.观察小灯泡的结构(教师简笔板画,画出灯泡的内部构造,便于学生在后来的连接中发现“闭合的回路”)
2.尝试连接、寻找规律:
⑴、提出问题:
你能用电池、导线点亮小灯泡吗?
该怎样连接呢?每人尝试三种连法,无论成败,把你的做法画下来(注意接头的位置)。
然后与本组同学交流对照,看一看我们小组共找出了多少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相同的连接方式只能算一种)
⑵、各自实验,记录后对照
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把正确的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你们小组共找到多少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连接方式吗?
⑷、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连接方法!现在仔细看一看黑板上的这些连接方式,你能发现什么?(总结规律:只要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黑头和螺纹,小灯泡就会发亮)
㈢、猜测、验证课本64页上图中的连接
1.投影出示图片(没投影的直接翻书):下表图中的方法连接电池与小灯泡,灯泡会发亮吗?
2.做出判断,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3.亲自动手连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4.集体交流。
三、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下次课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