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19: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字音字形
瞬息(shùn)
忧郁(y?u)
幽寂(y?u)
诱人(y?u)
瞬息(shùn)
伫立(zhù)
涉足(shè)
人迹(jì)
萋萋(qī)
延绵(yán)
词语释义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极目:用尽眼力(远望)。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涉足:进入某一种环境或范围。
延绵:延续不断。幽寂:幽静寂寞。
忧郁:愁闷。向往:希望得到某种事物或达到某种境界。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少年的意志》《山间》。
内容主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以普普通通的句子,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向人们提供慰藉。这首诗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实,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一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含义?
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什么经历都是一笔财富,会使你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极目”:用尽眼力向远处看。能“极目望去”说明这条路还算得上笔直、平坦。同时“消失在丛林深处”可以告诉我们,在视力能见到的范围内,路途较长,也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理想的。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
B.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
C.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
D.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亲切
脚印
镇静
来临
B.诱人
回顾
假如
从林
C.美丽
足迹
虽然
旅人
D.人迹
清晨
路径
欺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一样肃静。
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C.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蜡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人们急于了解“一带一路”是短期的构想还是长远的政策?
B.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追随时尚等等。
C.“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应该记得罢,”便向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D.家庭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家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来体现,起到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C.《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这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D.《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B.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C.一切/都将会/过去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7.下面的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伫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8.按要求默写。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
(2018·百色)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或许是天气过冷,或许是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美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额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的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家看望爷爷
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膛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9.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10段画线的句了。
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个人?
11.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
12.第⑦段木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
三、综合运用
13.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班内开展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活动一:积累宝库】历史上许多人能够微笑着面对失败,最终走向了成功,请你试举一例。
(2)【活动二:学会劝慰】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同时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四、写作练笔
14.(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妈妈同意晓宇跟航航交往。要求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妈妈:“晓宇,不要再跟班上的航航来往了,他成绩还不如你;你要跟成绩好的人多交往,那样对你学习有帮助。”
晓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以《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或《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要求蕴含一定的道理,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伫”应读zhù。
2.B
解析:“从林”应写作“丛林”。
3.B
解析:A.语义不明,产生歧义。“坐着好些镇上的人”改为“坐着镇上的好些人”;C.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我看见一枝正在那里释放幽香露出高墙的蜡梅”;D.并列不当,导游地图不是工艺品,去掉“多种工艺品”。
4.B
解析:A.句子是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C在引用人物语言的中间交代说话者,“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句子中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家训”的解说,所以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移到“家训”的后面。
5.C
解析:C.这首诗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不是政治抒情诗。
6.B
解析:B项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7.D
解析:并非告诉我们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是指选择道路时一定要慎重。
8.(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9.运用景物(环境)描写(视听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山顶优美的景色,烘托登山后愉快的心情(渲染喜悦的气氛)。
10.“爷爷”是一个疼爱“我”(善于教育鼓励“我”、对“我”寄予厚望)、关爱家人、勤劳(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文章多处写“爷爷”对“我”的疼爱(对“我”教育鼓励)。“爷爷”长年去打柴赚钱,体现他的勤劳(吃苦耐劳)和对家人的关爱;带“我”爬上状元山,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及对“我”寄予厚望。
11.①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②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③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挪行;④登上状元山,能为小新子祈福;⑤登状元山,是对“我”的教育和鼓励。
12大黑时,爷爷又担着柴回来了。
示例一:他说:“真倒霉,柴还是没卖出去。”奶奶问:“那豆腐钱没还人家?”爷爷说:“还啦!”原来,爷爷将自己爱抽的烟丝卖掉,还了那两个油豆腐钱。
示例二:奶奶问:“豆腐钱还了吗?”爷爷说:“没呢,又带两个。”奶奶满脸惊讶。爷爷说:“我跟卖豆腐的说明情况后,他不但不收钱,反而送我两个油豆腐。”
例三:爷爷回来后疲惫不堪,奶奶低声问:“怎么了,柴没卖出去?豆腐钱……”爷爷答:“给了。”“今天,我在豆腐摊旁摆柴时,顺便给卖豆腐的当了一天的帮工。”
13.(1)示例: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试验,都失败了,但他不放弃,终于成功了。(2)示例:朋友,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继续努力,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解析:(1)事例必须是历史人物,并且符合失败后不气馁最终走向成功的条件。历史事例有很多,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人物素材,这道题就非常简单。(2)劝说的话要有鼓励的意味。
14.(1)示例:妈妈,我和航航是兴趣相同、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成绩不如我,但他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我不会因为与航航的交往耽误学习,平时会更多地向老师同学请教,更加努力地提高成绩。(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