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木偶的步态舞》
第
课时
课型
欣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木偶的步态舞》,引导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乐曲从情绪,速度上的变化。2、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听辨出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并分辨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情绪上的变化,能准确哼唱主题旋律,能感受并掌握“拉格泰姆”节奏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表演方式,深刻理解木偶机械、搞笑活泼与可爱的步态舞。
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乐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速度,节奏,情绪上的变化;能准确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模仿木偶的步态动作;掌握“拉格泰姆”节奏和熟悉装饰音倚音。
教具实验准备
钢琴
PPT
铃鼓
道具
教师活动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动作,猜猜我们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师:你们猜出来是什么动物了吗?生:自由回答师:哇呜~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老师还带来一个小视频看完之后你能告诉我老爷爷抱着的是谁呢?生:自由回答师: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呢?生:自由回答师:今天我也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小木偶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呢?你能模仿一下吗?生:自由回答
二、聆听教学师:
模仿的真像,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钢琴作品《木偶的步态舞》(板书)让我们做一名文明的小听众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并谈谈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师:你们的回答都很好,如果把你们回答的这些答案连起来就更好了,那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在听之前杨老师想问问大家,当小木偶走路很轻快的时候,我们用小鞋还是大鞋呢?那走路很沉重的时候呢?生:回答(一)聆听A主题师:接下来我们听听小木偶在第一乐段中会做什么呢?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自由回答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在钢琴上怎样演奏呢?请听我来演奏一次。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小声地用“beng”把刚才的这条旋律跟着钢琴哼一哼!师:孩子们声音在挂得高一点,声音有弹性一点我再来试试好吗?师:现在我们加一点速度试试。师:刚才我们哼唱的这条旋律在乐曲中出现过一次还是反复出现呢?生:答师:它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让我们用欢快活泼的心情来哼唱这条旋律。师:你们知道吗?这段旋律之所以这么欢快是因为反复出现了非常有趣的节奏师:来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试着拍打这条节奏生:拍打节奏师:为了拍好这条节奏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绝招生:边念口号边拍节奏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杨老师还是一名优秀的哑剧演员,你们知道什么是哑剧吗?生:答师:哑剧就是制动最不发出声音,来我们现在都是哑剧演员一起来尝试拍打这条节奏!师:你们真厉害,现在请旁边有铃鼓的同学拿起你们的铃鼓来拍一拍这条节奏,没有铃鼓的同学我们就用拍手来模仿铃鼓师:我们现在加上音乐来拍一拍这条节奏,注意在音乐中出现了这条主题旋律的时候我们才能拍哦~~~师: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小木偶,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时,你们想做什么呢?生:自由回答(跳舞)师:那跳什么舞呢?新疆舞?还是一阵乱舞呢?生:答师:请同学们起立跟着杨老师一起模仿小木偶跳步态舞吧!我要请几位小鼓手为我们助助兴!生:表演(二)聆听B主题师:小木偶在第一乐段中欢快的跳舞,接下来在第二乐段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师:小木偶的心情?速度也变得?那它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生:回答师:让我们一起木方小木偶的第二乐段的中的状态吧!师:小木偶之所以在第二乐段中变得慢了是因为出现了特殊的符号师:倚音第一个音的时值段第二个时值长,倚音是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听下面哪条旋律带有倚音?生:回答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小木偶现在的心情变得很忧伤,难过,你们想对它说一些什么鼓励的话呢?生:回答师:小木偶听到了你们的鼓励,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三)聆听A’主题师:小木偶的心情再次变得?速度也变得?再次出现了什么节奏?师:请大家看黑板这三个乐段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第一段用A表示,第二乐段我们用?那第三乐段用?有没有不同意见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这样的旋律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长得非常相似的一对双胞胎哥哥和弟弟又或者姐姐和妹妹,只是为了能区分开它们我们把第三乐段用A’表示,像这样A+B+A’组成的音乐我们称为单三部曲式结构。三、拓展师:这首《木偶的步态舞》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德彪西,为他心爱的女儿巧巧所创作的,乐曲用了成人的眼光描绘出儿童天真烂漫的天地,最后,小木偶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让我们再次来演绎充满爱的作品吧!(请刚才的几位小鼓手们,来为我们助兴)回顾与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哪些方面欣赏了乐曲《木偶的步态舞》呢?生:回答师:乐曲分为几个乐段呢?生:回答师:我们还认识了哪些节奏呢?以后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欣赏更多的音乐作品!
复备奥尔夫教程片段引出切分节奏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师:老师弹奏乐曲完整聆听音频,出示图谱板书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琴小声地哼唱旋律出示“拉格泰姆”节奏
板书并简单介绍一下口号
左右左
右左拍打熟练后加速度铃鼓拍熟后慢慢加速度放音频聆听第二段音乐倚音聆听第三段音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