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荫中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2荫中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7-01 15: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荫中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编能力。
2.
通过教学活动,聆听乐曲《荫中鸟》,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笛子的表现力。
3.
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1.
聆听《荫中鸟》体会乐曲欢快的情绪,深切感受笛子的表现力。
2.
鸟鸣演奏方法的探索,创编鸟儿对唱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准备:
学生:G调笛子
教师:G调A调笛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用“引子”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的主题还是“鸟”(板书“鸟”)
在一片茂密的大树林里,住着成百上千只不同种类的小鸟。在这里,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每天都生活得很开心。有一天,它们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每只小鸟都想把自己最动听的鸣叫展示出来,你听!有一只打头阵的小鸟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1.播放引子第一句。
师:它彷佛在说什么呢?(可以播放多遍,反复问)听到了这样的呼唤,马上有小鸟出来回应了。
2.播放引子第二句。
师:回应的小鸟彷佛又在说什么?(也可以播放多遍,反复问。)
二、聆听B段音乐,感受“各具特色”的鸟鸣声(10分钟)
师:在这两只小鸟的呼唤下,一下子就聚集了很多小鸟,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个人pk赛”,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有几只勇敢的小鸟参加了“个人pk赛”?
1.初听B段音乐,思考:
①你听出来有几只勇敢的小鸟参加了“个人PK赛”?
2.二听B段音乐,师板书图形谱
师:答案不统一,那就让我们再次来聆听,看老师试着用线条记录下这些鸟鸣声。(边听,便板书)
听完问:依我们用线条记录下来的图谱看,有几种鸟儿参加了个人PK赛?(6种)②这些鸟鸣声各有什么特点?(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起伏很大,有的没什么起伏,有的声音低沉,有的高亢。)
3.三听B段音乐,手指跟着画图谱
师: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些各具特色的鸟鸣声,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着老师边画鸟鸣图,边体会。
三、用笛子探索鸟鸣演奏方法,创编鸟鸣片段(10分钟)
1.分组用笛子探索鸟鸣声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其实这段音乐并不是真正的鸟鸣声,而是演奏家用一种乐器模仿出来的,你能猜出来是什么乐器吗?(笛子)知道难不倒你们,因为我们有在学笛子,每个人都有一支,对笛子的音色比较熟悉,所以一猜就猜中了。那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用笛子来模仿一下鸟鸣声呢?可以学一学我们刚才听到的鸟鸣声,也可以根据自己脑子里平时对鸟鸣的映像来模仿,当然,还可以参照老师给你们录下的这几种鸟鸣声(播放课件),你可以抓住鸟儿鸣叫声的节奏特点、音高特点来模仿。每组创编一种鸟鸣声,等会儿分组来展示。
2.分组展示
师:每组派一位代表来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鸟鸣声?(评价:你的声音真明亮!高亢、清秀、柔和、很有个性、低沉等等)
3.
合作完成片段演奏————第一遍清奏,第二遍教师加伴奏。
师:下面我们也要来合作完成一段鸟鸣音乐片段,每一组鸟鸣声由一位同学带领和其他组员呼应三遍(先示范一组),哪一组愿意第一个展示的?第二第三……。
学生演完,教师评价:你们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小演奏家、小创作家!不过别忘了,今天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是听众,让我们赶快回到森林音乐会中去,去听一听:这场音乐会,除了个人PK赛,还有什么形式的表演?
四、A段音乐聆听,感受“速度与激情”(5分钟)
1.初听A段音乐
听完师问:①你觉得这是什么形式的表演?(百鸟大合唱)
②在这段音乐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热闹、欢快等)
师:是啊,所有的鸟儿都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歌喉,大家都此起彼伏地演唱,生怕自己落后了别人,所以,③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很快!)是的,速度是极快,这就需要演奏家有高超的演奏技能。
师:假如,用这样的速度来演奏,你还能感受到那种热烈和欢腾吗?(不能)
2.教师慢速演奏A段片段,进行对比
师:所以,什么对一首乐曲的情绪表达是很关键的?(速度)那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一下那百鸟齐鸣的热闹气氛。聆听时,我们可以用手指跟着音乐去感受一下这种“速度与激情”。
3.二听A段音乐——(跟着音乐手指做演奏动作)
五、完整聆听,总结曲式结构(10分钟)
师:这场音乐会有各具特色的个人PK赛,有百鸟齐鸣的大合唱。那整场音乐会的演出顺序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完整地聆听。
1.完整聆听
听完讨论:师:整场音乐会的演出顺序是怎样的?最开始是?(两只鸟儿的呼唤),引出了整场音乐会,我们把它称为“引子”,还记得吗?——(出示“引子”简谱,用笛子吹一吹)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分组做“呼应”演奏。
接着是?(百鸟大合唱),我们把它称为A部分,然后是各具特色的个人PK赛,我们把它称为B,最后是什么?和哪一部分相似?(A部分),它和第一部分完全一样吗?让我们单独来聆听一下第三部分的大合唱。
2.聆听第三部分
听完,师:完全一样吗?(不一样)是稍有变化的,那我们用A’来表示它。这一段的“速度与激情”变了没有?(没有)还是很热烈,鸟儿们越唱越激动,最后在高潮中结束了整场音乐会。
3.揭示课题,简介小A调笛子
师:这首乐曲是由中国竹笛宗师刘管乐先生创作的(板书“刘管乐”),描绘的是哪里的鸟儿竞相啼鸣的情景?(树林中、绿荫中)是的,所以刘管乐把这首曲子叫作《荫中鸟》——板书:荫中鸟。并请同学们念一念
这首曲子一般用小A调笛子来演奏(出示小A调笛子),它外形细、短,声音比小G调笛子更加明亮,适合表现鸟儿鸣叫的声音。(教师试吹)
4.观看乐曲演奏视频
师:也有一些演奏家用小G调笛子来演奏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女士用小G调笛子演奏的《荫中鸟》。
师:看了演奏家的演奏,你有什么想说的?(演奏家真是太厉害了……)是的,只有这种高超的演奏技能才能把百鸟竞相啼鸣的热闹表现出来。
5.对比《空山鸟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空山鸟语》吗?那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模仿鸟儿鸣叫的?(二胡)这两首曲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二者乐器音色不一样,两首曲子都是表现鸟儿的鸣叫
六:课堂小结
师:笛子和二胡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她们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声音婉转、动听,表现力强,能演奏各种风格的曲子,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传承,最后让我们在欢快的《荫中鸟》乐曲中和大家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