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的:
该考试作为对七年级学生历史学科学的期末检测性考试,考试成绩应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完成情况。试题要考查《课标》规定的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基本完成情况,即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历史课的情感教育功能,进而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七年级历史教学实际及学生实际命题。
三、命题原则:
遵照教育部颁发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命题体现了:
1. 基础性:面向全体,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时代性:试题体现时代性,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重视自身体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3. 发展性: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0年秋季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五、试题难度:按易、中、难分值比例约为6:3:1。 内容双项细目表
题号 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要求 题型 分值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一题 1∫20 历史基础知识识记和辨析 √ √ √ √ 记忆辨析能力 慧眼识珠 40分
二题 21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及对西域的管理 √ √ √ √ 分析归纳能力 图 说 历 史 12分
22 三国鼎立的形成及相关战役 √ √ √ 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图 说 历 史 10分
三题 23 昭君出塞及其意义 √ √ √ 分析归纳能力 材料分析 10分
四题 24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 √ √ 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材料分析 12分
25 汉武帝的大一统采取措施 √ √ √ 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问答题 9分
26 评价秦始皇 √ √ √ 分析归纳能力 问答题 7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提2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D A C B A C B D C B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C A D B C B D B A B
二、图说历史(22分)
21、(10分)
(1)张骞出使西域(2分)
(2)“丝绸之路”(2分)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2分)
(3)西域都护府(2分)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2分)
22、(12分)(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1)该图的名称是《三国鼎立的形势图》(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或鼎立等);(2分)
(2)图中三个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的名称(6分)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魏 220年 曹 丕 洛 阳
蜀 221年 刘 备 成 都
吴 222年 孙 权 建 业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分)
三、(22)材料分析题
23、(10分)
(1)匈奴 、呼韩邪单于(4分)
(2)昭君出塞(2分)
(3)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经济和文化交流。(4分)
(此问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4、(12分)
(1)商鞅变法(2分)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分)
四、(16分)问答题
25、(9分)本题灵活掌握,意思相同即可给分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2分)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同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2分)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3分)
军事: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使匈奴不能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西迁(2分)
26、(7分)(此题只要言之有理,根据学生所答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分)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2分)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1分)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题
满分: 100分 正确率: % 等第:
闭 卷 部 分(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一、慧眼识珠(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右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A、种植粟 B、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陶器 D、过着定居生活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禹时期 B、黄帝时期 C、尧时期 D、舜时期
3、在我国出现过很多成就卓越的医学家,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医学家是
A、扁鹊与张仲景 B、扁鹊与华佗 C、张仲景与华佗 D、李时珍与华佗
4、三国时,台湾名称叫
A、琉球 B、夷洲 C、流求 D、澎湖
5、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B、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6、有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A、他兴修水利,使咸阳地区成为沃野
B、他改进生产工具,推广农耕
C、他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造福于人民
D、他任蜀郡太守时,勤政廉洁
7、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8、秦灭六国,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0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1年
9、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10、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1、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12、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
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3、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得了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14、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1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怎样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6、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年 C、早5000年 D、晚5000年
17、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青铜器 D、石窟艺术
1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D、西起函谷关,东到嘉峪关
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20、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开 卷 部 分(60分)
二、图说历史(22分)
21、看图说话: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简要写出这条商路的路线?(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4分)
22、看图说话:认真观察右图回答问题(12分)
(1)请你为右图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请写出图中三个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的名称(6分)
(3)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名称(4分)
三、材料分析题(22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胡”是指谁?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后的情况?(2分)
(3)结合材料一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4分)
24、(12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4分)
四、问答题(16分)
25、汉武帝的大一统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措施?(9分)
26、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7分)
姓名: 班级:
姓名 班级
图(1)
图(2)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