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屠城 月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屠城 月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7-01 18: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交响大合唱《屠城》、《月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得内涵。
2、知识目标:欣赏《屠城》、《月光》,能够区别比较两首作品的不同音乐表现方法,结合作品知道交响大合唱。
3、技能目标:结合所学音乐作品,能够分辨各种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区别比较两首作品的不同音乐表现手段,了解交响大合唱。
【教学难点】
在聆听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理解作品所表现得内涵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创设情景
1、视频导入——播放电影《南京南京》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电影片段,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之后告诉我该片段讲述了我国哪个历史事件?(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事件)
2、介绍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
师: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你了解多少?
生:略
师总结: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在南京城区对中国老百姓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战争暴行,当时南京城区一片混乱哀鸿遍野中国军民被枪杀或活埋的达30多万人,昔日繁荣的南京城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二、欣赏交响大合唱《屠城》、《月光》
师:在2005年作曲家金湘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就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一共分为六个乐章分别为:序歌、屠城、招魂、月光、涅槃、终曲。今天我们欣赏第二乐章《屠城》和第四乐章《月光》,欣赏的同时完成以下内容:
作品
屠城
月光
演唱形式
混声合唱
童声合唱,独唱
主要伴奏乐器
定音鼓、军鼓、小提琴
木管、竖琴
力度、速度
F(强)Mf(中强)稍快
P(弱)Mp(中弱)稍慢
(一)、赏析作品《屠城》
A、引子部分
师:1、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
2、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日军在四处扫荡,活在这种枪林弹雨下的同胞们觉得敌人在步步逼近,给人带来危机感。)
3、可以试着模仿这段节奏吗?
0XX︱
XX
XXX
X
.
XX
︱XX
XX
XX
XX

X
-
-
0XX
︱X
-
-
0︱
4、同学根据节奏加上日军扫荡过程中逼近的步伐,体验南京大屠杀中带来的危机感。
B、聆听合唱A部分
师:1、那句话带给你印象最深刻?(“啊”字上)为什么深刻?(力度比较强)在强的过程中加入了什么乐器?(打击乐小军鼓)
2、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入小军鼓?换成弦乐、管乐是否可以?
(小军鼓更能表现出同胞们的“喊”变成了“嘶喊”更突出日军在屠杀过程中的残忍)
3、本首作品为什么要是混声合唱呢?变成其他演唱形式是否可以?
(二)、分析作品《月光》
A、引子部分
师: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单簧管、提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宁静的夜晚加上几个弦乐,表现出夜晚虽然宁静但是有些阴森)
B、用“a”哼唱乐谱(划着三拍子、感受歌曲的力度和音乐荒凉寂寥)
三、知识探究
1、学生讨论什么是大合唱?什么是交响大合唱?
2、分辨“大合唱”声乐演唱形式。
四、知识拓展
欣赏不同版本《二泉映月》,体验不同乐器演奏带来的音乐效果。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略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我们用音乐的方式一同回顾了中国历史走过的风雨历程,无论历史多么久远总会有一种声音能穿越万里,这就是音乐蕴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