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一)内容讲解+拓展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一)内容讲解+拓展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1 16: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三单元同步(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课文,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4.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4.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温故知新】
请回忆本周的学习内容。
复述完整□复述一般□复述有待加油□
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复述完整□复述一般□复述有待加油□
听写“词语积累”。
[我爱记词语](天天听写,我最棒!)
△订正区(消灭错误,GO!GO!GO!)
【知识导航】

今日古文
□课文讲解
□写作之让真情自然流露
【今日古文】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
(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②辄默记
辄()
③儿痴如此
痴()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人励志】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
【课文讲解】
8
匆匆
(散文)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___________,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背影》《绿》等。
走进作品
《匆匆》是一篇
(体裁)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
,
表达了作者对揭示了既然,但又的复杂心情。
多音字
燕(
)
(
)
藏(
)
(
)
禁(
)
(
)
散(
)
(
)
词语扩展:
“千~万~”式
ABB式
词语解释(请联系文章或生活实际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茫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伶俐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裸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模仿秀】
▲请你也运用“……的时候,日子……时间是匆匆的”这样的句式,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受写几句话,并将其连成一首优美的小诗。
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流逝,时间是匆匆的。
游戏的时候,日子在笑声中溜走,时间是匆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体常识】


概念
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分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描写人物,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广泛,表现手法多灵活,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拓展阅读】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读书体会,感悟写法】品析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表情达意的意思是表达感情,申述思想。这篇课文,作者围绕“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具体采用的方法有:
设置问题,牵引情感,层层紧扣,深化主题。
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缥缈易逝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无奈。
用排比将时间具体化为洗手、吃饭、默默等瞬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为挽留不住时间而惋惜。
【学法研读】
小城钟声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和很多城市相比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回荡在小城里的钟声。①20年过去了,如今我又回到了家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那钟声依然回荡在小城。
小城的边上有一座古寺,每天都会送来那阵阵钟声。在音乐中,这声音是离生活最近的。
小城的钟声像天籁,悠扬沉静,仿佛是富有诗意的雷声。早上,城市上空浮着烟尘。太阳一轮金红,钟声有如钢琴的音色像一首《沉思曲》,让半醒的奔波于途中的人们依稀回忆起一点儿什么。钟声似乎也刚刚醒来,新的一天的确开始了。
在积雪的早上,钟声似乎融入松软的、在阳光下开始消融的作天雪地里,余音更加干净。小时候,我常想:倘若雪后之晨,没有这悠扬沉静的钟声,真是缺了些什么。我索性站在街上等待,等钟声慢慢传过来,再跑着去学校。
小城的钟声是音乐里的慢板,那样和蔼可亲。它的余音在城市上空回荡时,像一只手,从一座座屋舍上拂过,惊飞的鸽子在空中盘旋。如果在山脚听到古寺传来的钟声,你会觉得它的声音像圆号一样温润,富于歌唱性。傍晚,每当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倦了的鸟儿投林,袅袅的钟声描画着夜晚的美丽。听到这钟声,我似乎听到一位老爷爷的声音:“孩子,快回家吧……”每天放学,我也一定要听到这声音之后,才蹦跳着往家走。
小城的钟声充满智慧,不论什么人都能在钟声里找到自己。比如,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那几个遛早儿的老人听见了它的回响。它似乎是和老人并肩走来的老相识,那钟声饱含着岁月的沧桑。你看,几个时尚青年哼着歌走在大街上。钟声传来,似乎在和着青年富有动感的节拍。那些天真的孩子你追我跑,不时发出天真烂漫的笑声,传来的钟声似乎也变得如孩子般纯真迷人。总之,随你怎么听,随你怎么想,钟声都能契合人的心境。
这就是小城的钟声,让我念念不忘的小城的钟声。它比不上乐队里的长笛那样清亮婉转,更不用说可以响彻云霄。它也比不上小提琴那样华美动听,有时如泣如诉。但正是它那特有的声音,让我陶醉、痴迷。
小城钟声啊,离开你好久了,太想再听到你了!②我家乡的小城,那小城的钟声……
(有删改)
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听到钟声的时间
“我”的表现
抒发的共同的情感
积雪的早上
每天放学,我也一定要听到这声音之后,才蹦跳着往家走。
二、鉴赏评价读句子,说一说这两句话的共同之处。
(1)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回荡在小城里的钟声。
(2)小城钟声啊,离开你好久了,太想再听到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练笔】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注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
①对家长的热爱
②对大自然的赞美
(
写作方法
学一法: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需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生活。其次,
写作时可以从细节描写入手。本文作者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时,写了一天当中“洗手、吃饭、默默”等时候时间的流逝,使读者心有同感,更能打动人。再次,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本文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觉察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举一例: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点评:
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选取了一件平凡的事,通过只具体描写,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回来时的情景,细节描写使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将无声的父爱表达得更加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意思)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4)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
而且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修改病句)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一文围绕“”二字,细腻地刻画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和,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的主题。
2、《匆匆》围绕主要围绕“”这句话来写时间匆匆,告诉我们。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了一次,这种表达方法叫。作者通过本文旨在告诫自己和世人,时间,
要。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句中“涔涔”的意思是?
“潸潸”的意思是?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标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奶奶的星星(节选)
史铁生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晩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晩上奶奶出乎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干嘛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晩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文章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深情讲述了“我”与奶奶之间的一些事情,请按照顺序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请你以作者的口吻写写当时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深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你写出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光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个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选自《精美散文》
1.时间本无形,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时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说说光阴有哪些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快乐读书吧
一、关于珍惜时间的成语
日积月累
分秒必争
日暮途穷
千钧一发
日日夜夜
日新月异
千载难逢
日以继夜
穷年累月
转瞬即逝
寸阴尺璧
分秒必争
见缝插针
争分夺秒
时不我待
爱日惜力
光阴荏苒
一刻千金
日月如梭
宵衣旰食
稍纵即逝
惜时如金
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
二、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名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唿嗒唿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
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A.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  )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B.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C.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
1.“我”___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妈妈;女儿___次“响亮而干脆”地回答“在!”,可以看出女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孩。
2.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的心一阵阵战栗的原因是(  )
A.“我”为自己的梦想奔忙,生活拮据,使得小小的女儿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B.“我”为自己的梦想奔忙,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还让女儿和“我”一起淋雨,“我”感到很内疚。
3.文章抒发了“我”内心的情感,“我”为女儿的________而感动,为女儿的___________
_________而感动,为女儿的自信乐观而感动。
4.在抒发内心情感时,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句子,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请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①借景抒情 ②即事抒情 ③直抒胸臆
(二)飘雨的故乡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好多诗人都喜欢借雨来写离愁别绪,而我也深爱着雨。
故乡的雨是美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明时节,故乡的细雨,和杜牧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朦胧之美更是相同的。她就像一位娇柔美丽且又有点任性的小姑娘。她凭借着春风,一会儿飘洒如雾,一会儿轻飞似烟,一会儿又调皮地打落一地的花瓣。有时,她还会斜着打在你的窗帘上。不过,就算她再怎么调皮娇纵,她都是温柔的、细腻的、美的。
有时,整个村子上方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烟雨中,远处看去,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脱俗的美感。假如你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到这个村子来,看那烟雨笼罩的景物,看那满树杏花都静立在飘洒的烟雨中,和那冒着细雨在井边打水的少女,那种朦胧的美,一定会把你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这个季节的雨一下就是三两天,黄昏时分,人们做饭的烟雾融合到雨的烟雾中,都在空中微微酝酿着。这时,有些人家已经亮灯了,一个祥和安静的夜晚又要开始了。
和春天的雨相比较,故乡秋天的雨是比较执著凄美的。她就像一位沉默端庄且会多愁善感的女孩,又如一个调皮娇纵的小姑娘。你看,她不停地从空中往下垂落,无边无际地密密垂织着。雨打着阡花,花随着流水。但此时也并非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那般无情了,不过还是带着几分凄凉与伤感。
记忆中,故乡总是飘雨的天气。千丝万缕,斜斜密密,那飘洒的细雨总会勾起心中几分诗情画意。杨柳如丝,丝丝细雨。雨打梨花,人随雨意深闭门。此时你若是女孩子,准能引发出你心中许许多多的心事来。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杏花初开,那诗情画意的朦胧春雨,还是那离愁别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美秋雨。故乡飘起的细雨,都如一幅古色古香的烟雨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此时,身在异乡,外面正下着大雨。独坐窗前时已找不到故乡下雨时的那种心情了,却平添了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啊!
1.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是(  )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对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抒发情感的寄托物是(  )
A.春雨    
B.秋雨    
C.雨
3.在作者眼中,春雨是__________的,秋雨是__________的。
4.作者主要采用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即事抒情
5.请你也试着用上一定的方法抒发自己内心高兴、伤心或失望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内容:让真情自然流露
1.审明题意,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属于(  )的文章。
A.写人   
B.记事   
C.写景
(2)写作内容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下来。
2.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的感受中哪些是你有过的?打“√”。
A.畅快(  )   B.欣慰(  )   C.感动(  )   D.愧疚(  )
E.难过(  )   F.愤怒(  )   G.惧怕(  )   H.后悔(  )
I.欣喜若狂(  )
3.这次习作的重点是(  )
A.事情的起因。   
B.感受最深的内容C.事情的结果。
4.写作方法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3)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今日笔记
要点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巩固练习】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缥缈(piāo
piǎo)
急遽(cù


华侨(jiào
qiáo)
揉动(róu
ròu)
绞住(jiǎo
jiāo)
徘徊(huí
huái)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薄雾(báo
bó)旋转(zhuǎn
zhuàn)
挨着(āi
ái)藏起来(cáng
zàng)
觉睡过头了(jiào
jué
)空空落落(lào
luò)
三、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蚁穴
惊惶
绊脚
翻箱倒柜
B.蒸融
挪移
枕搁
阳光明媚
C.淀开
依偎
念切
全神贯注
D.柔搓
亲吻
空虚
忐忑不安
四、照样子,写词语。
1.头涔涔(ABB式)
2.伶伶俐俐(AABB式)
3.焦急又兴奋(描写心情)


五、选词填空。
渐渐
默默
轻轻
悄悄
匆匆
时间(
)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2.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
)地长大了。
时间来去(
),稍纵即逝。
4.他这种(
)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春风(
)地吹过田野和村庄。
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七、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3.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5.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比较句子,完成练习。
A.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B.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
A句和B句的意思相同,但是
不同,A句
是句,表达的情感强烈,突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模仿该句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照样子,续写句子)
我坐在台阶上看星星,
4.积累一句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或诗词。(任选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匆匆》一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个星期天》一文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按照课文内容,把下列表达心情的词语填在方框里。
焦急绝望哀伤耐心等待
十、快乐阅读。
(一)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沪
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熔
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糟
遭)啊?
1.用“√”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汉字。
2.模仿选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是指
,“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
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
,“赤裸裸地回去”指

4.选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黑慢头
一次,学校承担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监考工作。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就陆陆续续来了许许多多的民办教师,他们显然是刚下长途汽车,一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堪(shēn
kān),身上穿着蓝或灰的皱巴巴的衣服,手里提着过时的人造革黑包,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家做的布鞋。他们一到学校,先跑到自来水管前“咕嘟、咕嘟”一阵猛灌,然后就到教学楼看自己的考场,看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坐在操场上,从兜里取出干馒头吃起来。
晚上,教工们去操场散步,发现他们就躺在地上睡觉,身上什么也不盖。夏天倒不冷,只是蚊子太多,不知他们如何能睡得着?一个和大人散步的孩子突然大声地问父母:“他们怎么不去住旅馆?”一时所有的人像被什么击了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睡在地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操场上回荡。
第二天早上,这些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一脸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来到考场,坐在座位上睁着惺(xīng
qīng)松的双眼连连打哈欠。查看准考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填报的年龄至少大10岁。拿到卷子后,都埋头写了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人的卷子很多还是空白。渐渐地,底下有了翻书说话的声音。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了。
就在这时,教室外的操场上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透过窗子看见几辆高级轿车正停在操场上,从车里依次走下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精神饱满的官员,说笑着向教学楼走来。不一会儿,校长就陪着这些人到各个考场视察来了。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lún
lùn)不类。
局长们看完了,又一溜烟地坐着小车走了。而教师们还得为他们的转正努力答题。一会儿,又有人做起了小动作,我把脸拧向窗外。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至今还在乡下的小学校当民办教师,而他教出来的学生却遍布全国。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了,他们一边交卷子,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个约60岁的老教师,头发已谢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凑到我跟前说:“咱是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没办法,年龄大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眼看着就教不动了,临老还是个民办教师……”他絮(shù
xù)絮叨叨地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个干馒头给我,不管我怎样推辞,他还是把慢头放下就走。
那两个慢头在我家的阳台上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黑的馒头。他问我:“怎么吃啊?”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2)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3.第一段对那群民办教师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发现有人在考场做小动作时,“我把脸拧向窗外”。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
范围
《阳光的两种用法》
限时
20分钟
文章写了“阳光的两种用法”,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