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相差多少
100cm
78cm
冬冬
丽丽
相差
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
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
冬冬和丽丽相差多少厘米?
100cm
78cm
冬冬
丽丽
相差
100cm
78cm
相差
冬冬
丽丽
要求:
1、先独立思考,在数射线的草图上画一画、算一算。
2、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答:它们相差16
1
6
16
68和84相差(
)
16
16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8和57相差(
)
24和63相差(
)
54和36相差(
)
她还能怎么说?
我比小丁丁轻8斤
85米
100米
63米
同桌合作,任选2个小朋友说说比的结果
小迪
乐乐
明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6
3.68和84之间的差有多大?
68+
84
84-68
+1O
84
68
7884
答:差是
68和84相差()
68+
=84
84-68=
84
68
68
84
答:它们相差()
3269
(
100cm
相差
78cm
丽丽
夂夂
我比小丁丁轻8斤
、c
85
明明
乐乐
63
100米
小迪《相差多少》学习单
班级:(
)
姓名:(
)
1、想一想,在数射线的草图上画一画
78+(
)=100
2、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68和84相差()
68+
=84
84-68=
84
68
68
84
答:它们相差()
28和57相差()24和63相差()54和36相差()1.3
相差多少
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理解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
2、会通过减法和“补充”两种方法求出相差多少。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图示理解“相差”,能正确列式求解。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经过一个寒假你们都长高了吗?谁愿意来和我比比身高。谁来说说比的结果。
2、(出示冬冬和丽丽比身高)
看,冬冬和丽丽也在比身高。你从图片里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冬冬的身高是100厘米,丽丽的身高是78厘米。)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冬冬和丽丽相差多少厘米?(板书)
预设2: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小丁丁也提了一个问题:冬冬和丽丽相差多少厘米?)
3、复习解决“□比□高”、“□比□矮”
小朋友们真厉害,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100-78=22)
你真厉害,能口算得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竖式,板书100-78的竖式)
这个22就是冬冬比丽丽高的22厘米。
谁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100-78=22)
这个22就是(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
为什么这两道题目的算式是一样的?
(冬冬比丽丽高22厘米就是丽丽比冬冬矮22厘米)
这是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知识。刚才有个小朋友提了一个“相差多少”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差多少”。(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理解“相差”
1、理解“相差”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100-78=22)
为什么都是100-78?
预设:冬冬的丽丽相差多少厘米就是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或者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来指一指冬冬比丽丽高指的是哪一部分?
那丽丽比冬冬矮指的是哪一部分?
那么冬冬和丽丽相差多少呢?
你发现了什么?(这3个问题指的都是同一段长度)
你观察得真仔细!也就是说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都可以列减法算式来解决。
2、认识数射线的草图,在草图上用“补充”求出相差多少
(把身高图旋转90°,变成一条线)现在你们还看得懂吗?78表示什么?(丽丽的身高)100表示什么?(冬冬的身高)红色的部分就是什么?(东东和丽丽身高相差的部分)。看来求冬冬和丽丽身高相差多少就是要求出这段红线有多长。这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射线)这就是小丁丁发明的数射线的草图。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求出它有多长?
预设1:100-78=22
预设2:想100再减去多少就和78一样多了。
预设3:想78再加上多少就和100一样多了。也就是想丽丽再长高多少就和冬冬一样高了。
小组讨论,怎样得出添上多少到100?
汇报交流,板书。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独立思考,在草图上画一画,算一算。
展示学生算法。
4、比较算法并优化
你觉得哪种算法比较简单?
小结:可以先加到整十数再加剩下的,也可以先加一个整十数再加剩下的,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你能利用草图帮小胖算一算68和84相差多少吗?完成学习单。
观察右边小丁丁是怎样验算的?(列减法算式,用竖式计算)
小结: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可以借助数射线的草图也可以列减法算式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掌握算法
1、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完成学习单。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小巧也在学习相差多少,你能帮她解决问题吗?
小巧和小丁丁在比体重,她是这样说的:“我比小丁丁轻8斤”,你觉得她还可以怎么说?(小丁丁比我重8斤,我和小丁丁相差8斤)还有吗?(我再增加8斤就和小丁丁一样重了)
3、小朋友们正在赛跑,请你任选2个小朋友比一比他们相差多少。
四、总结全课,回归生活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身高、体重和距离的相差问题,其实相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后我们将会继续研究。《相差多少》教学说明
《相差多少》选自二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一比》,会用两句话说说比较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相差”的含义。接着通过分析情境图使学生体会求相差多少既可以列减法算式计算,也可以想“添上多少就一样多了”。最后再把所学的知识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堂课进行教学说明:
1、研读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设计前,仔细研究了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图示用两句话说说比较的结果,也能列减法算式来求解比多比少的问题,但对于“补上一些就一样多了”还不太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相差”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无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所以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
1、通过直观演示理解有关“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问题。
2、会通过减法和“补充”两种方法求出相差多少。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二、直观演示,为低年级学生搭建认知的阶梯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到中高年级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中要特别注重直观演示,,为学生搭建认知的阶梯,帮助他们抽象出正确的表象。
在认识“相差”时,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冬冬比丽丽高多少厘米”、“丽丽比冬冬矮多少厘米”和“冬冬和丽丽相差多少厘米”,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这都是指同一部分,也就是说这三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充分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学生也能很容易地得出求解“相差问题”也可以列减法算式来解决。
理解“再添上多少就一样多了”就是“相差多少”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将图片旋转,把冬冬和丽丽的身高转化为数射线的草图,通过草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学生也可借助直观的草图来探索如何求出相差多少,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联系实际,感受生活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学生理解“相差”的含义,会通过“减去”和“补充”求出相差多少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体重相差多少,小朋友赛跑距离相差多少的问题,以及在课的最后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差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相差”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比身高入手,通过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差”的含义,了解“相差”与以前学习过的比多比少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算法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同伴的交流来同化新知,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新知学习完毕后再次回归实际,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